
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被当地人民视为纯洁和永生的象征。但还有一棵果决坚毅、绰约多姿、卓尔不群的雪松,其深深植根于黎巴嫩大地,枝繁叶茂地伸展到阿拉伯世界和全球各地,这就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画家、哲学家、艺术家纪伯伦。作为当代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作为阿拉伯艺术史上第一个著名流派——旅美派的旗帜性人物,纪伯伦为世界各地读者存留下诸多文学经典和艺术精品,由漓江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的《人生箴言录》就是纪伯伦文学经典作品的精选文集,读者从这本书包含的不同文体中深刻地感受到纪伯伦的哲人魅力。
纪伯伦的名字最初是在北美大陆发光闪亮,嗣后如同一阵飓风快疾传遍欧洲本土和大不列颠,在较短时间内风靡全球每个角落,不仅获得广泛赞誉而且荣膺诸多荣耀,就连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也禁不住啧啧称许:“纪伯伦是最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全是鲜花”;美國当代著名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对纪伯伦也不吝褒奖之语:“真诚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极为罕见的,纪伯伦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极度真诚,和他对人类的信念。”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化时代,所谓文学名家名作,就是读者也许知道其人其书,但未必人人阅读过他的作品,纪伯伦就属于这样一个名家。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时未曾受到正规学校教育。后随母亲移居美国,在美国波士顿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来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从事写作。纪伯伦的文学作品深受尼采思想的熏陶与影响,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作品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其代表作为《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一代大师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1931年4月10日,因肝硬化和肺结核以及长期严重酗酒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格林威治村圣芳心医院。鉴于纪伯伦的诗歌、小说、散文和绘画都深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影响,他也由此被誉为“20世纪的威廉·布莱克”。纪伯伦的文艺作品以“爱”与“美”为主题,吟咏母爱、歌颂祖国、赞美自然、思念故乡,其诗其文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感情,特别是他那伤感的情调和奇丽的比喻,形成了唯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英语中甚至有了“纪伯伦体”这个词,纪伯伦的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阿拉伯国家和世界各国拥有大量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