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昆虫记
作者 魏晞
发表于 2023年12月

在广东省河源市百叟小学的传统教育中,学生在宿舍用脸盆养螃蟹是要被批评的。但在支教老师潘珂的自然教育课上,他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表扬了这种行为。

这位1996年出生的支教老师,显然对乡村教育有着不一样的理念。潘珂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年参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来到了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隆街镇。

1

百叟小学所在的村庄在粤北的九连山区,村子里有山林、农田、溪流,还有许多被忽略的动植物。

村里的小河是天然的教室。天气好时,潘珂带着学生在河边打水漂、采集石头。天空偶尔飞过一群白鹭,他让学生用望远镜观察。河水涨起来时,汹涌的水流把岸边的竹子冲断,他也时常提醒学生,在欣赏自然之美时,别忘了大自然的破坏力。

一开始,班里只有一个学生爱钓鱼,潘珂跟他学,又带动了一群学生。他们用竹子做成鱼竿,钓上鱼来,放生,再继续钓。鱼塘成了师生周末聚会的欢乐场。

鱼塘里养的罗非鱼属于入侵物种。潘珂就在鱼塘边上给学生讲中国的原生鱼类如何慢慢地被压缩生存空间。他还会讲生物常见的雌雄二象性,再讲到人类社会里的性别平等。

学生们惊喜地发现,就在自己生活的村子里,居然有那么多有意思的新鲜事:花不一定只在春天、夏天盛开,有些花会在秋冬绽放;蜘蛛并不可怖,每一只蜘蛛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

一名学生用显微镜看到了蚊子的“嘴”,蚊子不再是讨厌的、惹人烦的,它的幼虫孑孓能喂饱小鱼。这位学生还用一整個暑假养了一对双叉犀金龟,俗名独角仙。等独角仙自然死亡后,潘珂让学生挖开腐殖土,学生意外看到,在独角仙的尸体下,还有4只幼虫和一堆卵。生命以新的方式开始延续。

2

这个村子里大大小小的水塘参差错落,农田依水塘而建,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花生。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