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甲骨文的女孩
作者 李传云
发表于 2023年12月

选择“最高冷的专业”

27岁的李莹,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主修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专业,研究方向是甲骨文。一个漂亮时尚的“95后”女孩,怎么会爱上3000年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呢?

原来,李莹读本科时就接触了甲骨文研究方面的入门书籍,发现那是一个博大精深、妙趣横生的世界。“学甲骨文不是难吗?越难我越要学,总得有人去研究古代文化啊。”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李莹读硕士研究生时就选择甲骨文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读研期间,因为汉语言文字学古汉语专业的同学太少,浙师大没有给他们安排专门的教室,而是让李莹他们4名学生,和学现代汉语的5名学生组成了一个班级。平时的大课他们一起上,到了上甲骨文专业课时,李莹就去导师陈年福的家里学习。

在师母眼里,李莹是一个文静又时尚的姑娘。“没想到她会选甲骨文这门枯燥的学科,我看过郭沫若写的《卜辞通纂》,感觉完全是天书,她却一口气‘啃’完了,我真的很佩服她的耐性!”

“小小的办公室堆满了书,一个人,一间屋子,一辈子,用99%的‘无用功’换来1%的突破。”在李莹眼中,甲骨文学者正是这样做着研究,每一个被破译的字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坚持。因为热爱,李莹对自己的“冷”专业保持着“热”心态,不断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着。

然而,现实是冰冷的。2021年研究生毕业后,李莹竟然找不到和甲骨文相关的工作。毕竟这一行需要的研究人员不多,而全国各大院校每年都在培养专业人才,即便想一辈子研究甲骨文,要进入研究中心也并不容易。

为了生存,李莹应聘到一家网站做文字编辑,工作内容和甲骨文没有关系。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