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课的N种境界
作者 邓琬秋
发表于 2023年12月

牛刀小试,一马当先

在清华大学,我们能在3个时间段进行退课操作。第一个阶段是在上课的前两周,第二个阶段是在第6周,第3个阶段是在第10周和第11周,而后两个阶段退课是要在成绩单上记“W”的,也就是“withdrew(退课)”,我们通常将它戏称为“wonderful”。

故事从选课的那个下午开始。向来被称为“五道口体校”的清华,在我们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就赠送了3周“军训大礼包”。在烈日下暴晒后的我回到宿舍,打开选课手册,看见丰富多彩的课程,就如同琳琅满目的商品尽收眼底,这让被军训磨平棱角的我对上课充满了期待。于是,我一口气选了28个学分的课程。

很多学长笑我“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我不以为意,心中依旧充满激情。直到正式上了一天课,我这才意识到,都选了些什么课啊?作为一个纯正的文科生,我的课程表上竟明晃晃地摆着一门“基础生命科学”。之前听别人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于是我怀着“我能行”的自信踏入课堂,后事如何?老师发送了一份随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座的同学90%以上都在高中学过生物。老师很欣慰,而我很辛酸。

但是勇敢的我怎能被这点“小小的震撼”威慑到呢?于是我十分专注地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即使周围的同学都在悠闲地“摸鱼”。事实证明,我高估了自己。老师已经默认大家都知道生物的基础知识,直接带我们“翻山越岭”,向高阶行进。奈何我真的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也搞不懂知识点,于是萌生了退课的念头。虽然心中有些许遗憾,但不得不说,第一次体验退课还真有点激动呢!

呼朋唤友,越战越勇

刚入学时,学长都向我们推荐“社会学的想象力”这门课。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随大溜选上了,而后便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课程确实很有趣,每节课前老师都会放一段宫崎骏动漫电影中的音乐,然后问我们这首音乐的名字。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