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i人”的嘴
作者 脏脑丸
发表于 2023年12月

这两年很流行把人分为“i人”和“e人”。“i人”,指人格测试里的“i型”人格,内倾性格,可以理解为“社恐”;与之相对的就是“e人”,外倾性格,也是“社恐”——社交恐怖分子,又称“社牛”。

但在“社牛”之地东北,有一种“特产”,就是东北“i人”。你说他开朗,他还挺沉默;你说他文静,他立马开始聒噪。

“i人”有个共识,就是非必要不跟陌生人说话,如果有陌生人上来搭话,首选“装死”,次选“聊死”。东北“i人”也一样,能一个人做的事,绝对不麻烦第二个人;可一旦有人开口麻烦自己,就会一键从“i人”模式,转换成东北人模式。

问路是吧?心情不好就给你口头详细规划一下路线,顺便告诉你路上哪家奶茶店的饮品好喝,推荐你买来解渴;心情好的话,必须亲自带路。

光带路,东北“i人”还会觉得尴尬,本地人问路,就跟你“吐槽”一下天气;外地人问路,必须跟你普及一下风土人情、旅游攻略。知道的是东北“i人”在带路,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要被拉进什么组织了。

有些东北“i人”看起来比南方“e人”还开朗,真的一点儿不夸张。

去过东北的朋友都知道,东北小孩都有一种“小小年纪,就已经年纪不小了”的气质。张嘴:“×叔,溜达呢?风湿病好点儿没?”闭嘴:“×姨,你儿子那事别太愁了,多跟那谁走动走动。”

一个东北小孩很难“i”下去,因为东北家庭就不养“i人”。东北小孩自打口齿不清地叫了一声“妈妈”,接下来如何称呼全家男女老少、街坊邻居,都得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

本文刊登于《读者·校园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