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鼓励比“泼冷水”更有力量
作者 阿奇
发表于 2023年12月

孩子的成长路上,总免不了会犯错,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有的家长会选择包容和理解,但也有一些家长,习惯在孩子犯错时“泼冷水”。殊不知,所谓打压式的教育,往往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变得自卑或极度叛逆,从而导致不良行为和习惯愈演愈烈。

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直面错误,并虚心改错,这恐怕是家长们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的一大难题。

A.“打压式”教育,你也经历过吗

丢丢(化名)的妈妈,平时对孩子非常严格,从衣食起居到行为习惯,每个方面都把控得很严,一旦丢丢犯错,妈妈便少不了一顿言语上的批评。

孩子摔倒了,她会说:“没长眼睛吗?路都不会好好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了,她会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那么灵光!”孩子作业写得慢,她会说:“你看看你,不聪明就算了,写作业还拖沓,全家人都陪着你不能睡。”

在长期的打压式教育下,丢丢变得愈发自卑,学习成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一落千丈,而且对一切与学习有关的事情都避之不及。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小曦的身上。小曦从小就是大家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听话不说,成绩也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不过,即便她在外人眼中如此优秀又省心,却还是很难得到父母的肯定。

初二的时候,因为一次月考失利,小曦被父母罚抄错题5遍,并且书面检讨自己为什么会发挥失常。小曦坦言,在这样的压力下,自己每次考试前都会紧张得直冒冷汗。

B.被父母“骂”大的孩子,会对家庭产生疏离感吗

家庭,往往是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人际圈子,在这里养成的沟通方式,对孩子今后的社交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刘女士今年28岁,在她的印象中,父母对她的管教非常严厉。“虽然我从小成绩还不错,但几乎没有受到过父母的表扬,相反,每次她出一点小差错,都会被父母批评一番。”刘女士说,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大學毕业,后来她考上了公务员,并搬离老家,在工作单位附近租了间小公寓,父母对她的态度才慢慢好转。但彼时刘女士已经长大,童年时不愉快的成长经历,给她造成了抹不去的阴影。

本文刊登于《伴侣》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