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023年,朝鲜不顾联合国安理会的严厉制裁和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继续推进其核武器和导弹研制计划。一年内进行了百余枚弹道导弹飞行试验,表明朝鲜正在加强规避美国主导的区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继续增强应对核战争的能力。这种做法可能会强化朝鲜的核威慑和外交战略,但也引发了危及地区稳定和控制核军备升级的问题。
美国以及联合国都呼吁朝鲜放弃核武器。在2022年9月9日召开的朝鲜人民会议上,金正恩拒絕无核化谈判,并宣称朝鲜将继续发展核力量。大会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该法律扩大了朝鲜使用核武器的条件,包括在该政权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拜登政府的《2022年核态势评估》称,“朝鲜对美国或其盟友和伙伴的任何核攻击都是不可接受的,将导致朝鲜现政权的终结”。
2006年10月9日至今,朝鲜已经陆续开展了6次核试验(金正日任职期间2次,金正恩任职期间4次),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认为核武器和洲际弹道导弹是“朝鲜极权专制统治的最终保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朝鲜将作为一个核国家获得国际认可”。因此,朝鲜从未放弃核及其运载工具的研制,并作为国家重大发展计划持续推进。
尽管从未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朝鲜的导弹载荷中有核弹头,但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朝鲜生产的核弹头极有可能是高浓缩铀材料,并将装载于弹道导弹上。根据美国情报部门2022年度对朝威胁评估,朝鲜已经使用钚和高浓缩铀来制造核武器,并很可能在2027年用弹道导弹运载核武器。目前,朝鲜的弹道导弹中,飞毛腿B、飞毛腿C、飞毛腿D、飞毛腿ER、舞水端、火星-12、火星-14、火星-15都被评估为具备携带核弹头的能力。

朝鲜核试验的背景和能力
2012年,金正恩执政以来,朝鲜的核武器计划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核武器数量、打击能力方面均有很大提高,且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1986年,苏联帮助朝鲜在宁边(朝鲜北部)建成一座5兆瓦电力反应堆,朝鲜的钚核武器化计划自此真正拉开序幕。根据美国情报部门掌握的信息,苏联当时并没有将核反应堆裂变材料武器化的技术传授给朝鲜,但朝鲜后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开发了这项技术。到1992年,朝鲜在宁边核设施中加工核材料以生产核武器,也因此引发了第一次朝鲜核危机,该危机于1994年随着框架协议的签署而结束。在框架协议签署的同时,朝鲜与巴基斯坦达成了一项交易,主要涉及用劳动导弹交换浓缩铀技术和其他援助。2002年,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詹姆斯·凯利指责朝鲜进行非法的浓缩铀核武器化计划,这引发了第二次朝鲜核危机。尽管《框架协议》仍然有效,朝鲜还是驱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检查员,并重启了宁边核设施,继续与巴基斯坦进行核合作。因此,“冻结”的计划随之“解冻”了。
2006年,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其爆炸当量很小,只有500~1000吨。2009年,朝鲜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爆炸当量大约4000吨。2013年2月,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爆炸当量达到了6000吨,核爆炸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另外,朝鲜与巴基斯坦和伊朗先后进行了核和导弹合作。在与巴基斯坦进行的核合作方面,从2006年以来,外界一直认为朝鲜拥有制造500千克高浓缩铀材料核弹头的能力,这种弹头可装载于劳动导弹,核弹头的设计就是朝鲜与巴基斯坦达成核协议的结果。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2年,巴基斯坦并没有从朝鲜获得过劳动弹道导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