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在第28届欧洲海事防务展上,英国BAE系统公司展出了一种研发中的可用无人机投放的深水炸弹。这一举动,再次打开了人们对深水炸弹尘封已久的记忆。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深水炸弹曾经屡屡建功,击毁击沉多艘潜艇,因而受到人们高度关注。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随着反潜鱼雷与反潜导弹的兴起,深水炸弹的发展渐渐式微。
近年来,深水炸弹只有不多的几次露面。2020年,俄罗斯一架苏-27SM3战机坠海。在种种努力无果的情况下,俄罗斯军方选择了将这架战机彻底摧毁,使用的就是深水炸弹。2018年,伊朗海军在霍尔木兹海峡组织的一次演习中,投下深水炸弹。结果,深水炸弹爆炸所产生的威力,“意外”地使附近的3艘美国潜艇紧急浮出水面。
和露面次数稀少给人的“深水炸弹发展乏力”印象相比,英国BAE系统公司展出的这种可用无人机投放的“新一代深水炸弹”,则使人联想到“老树发新枝”等字眼。那么,深水炸弹自问世时起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它如今的发展状况如何?
问世不久成为反潜“王炸”
深水炸弹(简称深弹)是一种下沉到一定深度或接近、触碰目标时才引爆的水中兵器,通常由舰艇或反潜飞机投放,主要用于攻击潜艇等目标。因此,它也被称作反潜深弹。

由舰艇作为平台投放的是舰用深弹,由反潜飞机投放的是航空深弹。除了早期舰艇上靠人工投放外,后来的深弹投放方式,大体上分为滑轨式、火炮式和火箭式。目前服役的深弹多以火箭式投放为主。
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是早期深弹的特点。绝大多数现役深弹,至今仍保持着这一“本色”。人们起初并没有想到,就是这种带有“仓促上马”性质的近距反潜武器,竟然会在问世后不久迅速成为当时的反潜“王炸”。
深弹是反制潜艇的产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得到发展和广泛使用。1914年,德国U型潜艇用6枚鱼雷击沉了英国万吨级巡洋舰。1915年,德国海军使用潜艇封锁了英伦三岛。此时的鱼雷技术还不成熟,攻击潜艇的效果不佳。英国只好寄希望于研发一种新的反潜武器来对付德军潜艇,深水炸弹应运而生。
1915年底,英国研制出第一种深弹,因其形状与汽油桶相似,俗称“汽油桶”。该型深弹由水面舰艇搭载,投放入水后,爆炸产生的威力可对距离10米的潜艇造成严重破坏,作用深度达200米。
1916年,英国首次使用深弹击沉德国U型潜艇,拉开了世界海战史上用深弹进行反潜作战的大幕。
在实际应用中,早期深弹存在的一些短板暴露了出来,如下沉速度较慢、需设置爆炸深度、爆炸后影响探测和发起二次攻击等。这些短板在后来拍摄的一些二战海战题材电影中有所体现,影片中经常有潜艇躲过深弹攻击侥幸逃脱的场景。
为补齐上述短板、提高深水炸弹命中率,英国海军研制出“刺猬弹”。该型深弹的得名,来自它的发射装置布局方式。其发射装置共有24个炮管,向前倾斜45度设置在甲板上,状如刺猬身上的硬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