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的“两航”起义
作者 龙悦
发表于 2023年12月

一个事件,往往就是一页辉煌的历史。每当搏击长空的银鹰从眼前掠过,我的思绪总要被拽回到那曾掀开共和国航空第一页的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夏季,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祖国的大半个河山,此刻正朝着西南、华南勇往直前。新中国的曙光已经照亮了这个古老的民族。

8月下旬的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拂面。周恩来副主席接见了华东军委派来的代表蒋天然、吕明和查夷平等人,向他们作出明确指示:“你们要发动‘两航’员工全面起义,停止单机起义的策反工作;先把‘两航’基地留在香港,阻止其迁往台湾;新中国需要强大的民航事业,争取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蒋天然、吕明、查夷平等人聆听着周恩来的指示,激动得久久不能平息。他们频频点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重任。

“两航”是指在1930年和1931年由国民党官办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两航”早期受国民党交通部的管辖,在20世纪四十年代中叶,他们积极筹划,从美国引进了一批新的民航客机以及通信、导航等各类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配套技术文献。同时,又以优厚的薪资吸引并招募了海内外航空界的众多精英人才。在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上,这两家公司在远东国际航空公司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敌。因此,若能成功说服“两航”员工起义,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量,都是为新中国刚刚起步的航空事业做出了极为宝贵的贡献!

为了贯彻党中央关于“两航整体起义”的指示,8月底,吕明、查夷平奉命从塘沽乘船抵达香港,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他们迅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向“两航”公司的上、中、下层员工进行起义的策动工作。为了有利于起义工作开展,在香港地下党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港九民航工会”。利用工会进行秘密串联,宣传革命思想,为起义的发动进行了艰苦而细致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准备工作。

“走一处不如守一处,何不就在香港安顿下来呢!”这是“两航”员工当时的普遍想法。然而,一想到“两航”从上海迁到香港后,由于港英当局的排挤,虽经历艰难困苦,至今仍难以立足,以及港英当局强行征用航空公司的恶劣行径,着实让他们感到愤慨。眼看着航线逐渐萎缩,营业额急剧下降,生活越来越困难,同时再看看国内: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解放大军所向披靡,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两航”起义人员(部分)合影

新中国的曙光已经初现,以及港英当局的排挤和国民党逼迁台湾让“两航”员工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得不做出抉择:前往台湾地区、留在香港还是回到祖国大陆?若仅从个人生计考量,随公司赴台湾尚可确保衣食无忧,但那些曾受国民党压迫之苦的员工,心底不愿再受其支配;若离开公司留在香港,依靠自己的专业技能,谋一份生计也并非难事。然而,人是有灵魂、有自尊的,不能仅为糊口而苟且,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新中国的强烈向往,令不少员工心情激荡,难以平静……

经过数十个无眠之夜的思想斗争,“两航”员工们的内心逐渐明朗,最终统一了思想,即我是一名中国人,应立即返回大陆,重建我们的事业,为人民真诚地服务!这也是“两航”公司的全体员工在起义宣言中表达的这一掷地有声的坚定誓言!

经过几个月的策划准备,起义行动如箭在弦。为统一指挥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起义行动,起义前夕,领导小组在香港九龙半岛酒店秘密成立了“两航起义指挥部”,并最终确定了起义日期。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