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基洛夫格勒
作者 鸿渐 禤璇
发表于 2023年12月
1943年秋,一众德国将领在第聂伯河岸视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堡垒”行动失败后,德军就彻底丧失了苏德战场上的主动权。在1943年的最后几个月中,苏德战场南线的德军开始陷入持续的苦战。而苏联红军继解放哈尔科夫后,于当年11月越过第聂伯河一举解放基辅,之后继续向西推进。

貌似强大的军团

从表面上看,南线战场上的德军仍拥有可观的兵力,由名将曼施坦因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下辖以汉斯·胡贝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奥托·沃勒将军的第8集团军为主力。但此时德苏在战场上已经攻守易势,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曼施坦因指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退守第聂伯河一线,在苏军乌克兰第1和第2方面军的轮番冲击下,勉强守住了自己的阵地。

在整个11月和12月的第一周,苏军科涅夫将军麾下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都在同沃勒及胡贝的军队持续交战,但规模并不太大,以持续消耗德军有生力量为主。尽管科涅夫将军手握7个步兵集团军的重兵,并得到强大的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支持,但他没有急于展开部队,而是静待着决定性的时机到来。

最终,莫斯科大本营确定了最新作战计划,决定对基辅南面的德军突出部,即德军第8集团军采取行动。具体由乌克兰第1方面军攻击德军第8集团军的侧翼,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则将向西平推以消灭这股敌人。

沃勒指挥的德军第8集团军表面看起来兵强马壮,包括舒尔茨少将的第3装甲军(第57和第72步兵师、武装党卫队第5SS“维京”装甲师、第3装甲师)、布瑙将军的第47装甲军(第320、389、282和106步兵师)和斯特默曼将军的第11军(第376步兵师、第14和第11装甲师),以及施密特少将指挥的集团军预备队第10装甲掷弹兵师。但是,在科涅夫所部一直以来的消耗战影响下,大多数德军步兵师的兵力只有标准编制的50%到75%。装甲师也是如此,而且各师都严重缺少坦克和装甲车,油料弹药库存严重不足,补给乏力。这也正是当时东线德军各部队的普遍写照。

筋疲力尽

此次行动的重点是解放基洛夫格勒。这座城市是公路和铁路枢纽,自1941年8月以来,一直被德军占领,而如今,它是德军第8集团军及第1装甲集团军防线上的重要支点,对苏德双方来说都是战略要地。

12月份的苏德战场异常寒冷,苏联红军便在此时发动了攻势。瓦图丁将军指挥下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朝基辅以西猛烈突击,德军防线几近崩溃。与此同时,科涅夫开始挥军向基洛夫格勒推进。

基洛夫格勒以东是平坦开阔的平原,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展开。科涅夫指挥其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兵分两路配合行动,推进迅速。当苏军的钳形部队逼近基洛夫格勒时,德军第8集团军匆忙调动其装甲师和掷弹兵师前来增援。在整个战役期间,维瑟斯海姆准将指挥的德军第11装甲师不停地“救火”,虽作为整个军团中实力相对最为完整的部队,也只是疲于奔命。该师先是堵住了苏军在基洛夫格勒东北方向约53千米的迪基夫卡附近的突破口,隨后又奉命转移到基洛夫格勒东南面的诺沃霍迪夫卡地区,来抵挡另一波苏军的攻击。紧接着,尚能行动的坦克和装甲车又移向基洛夫格勒以北16千米的奥斯特尼亚纳日卡,但在那里被红军击退了。师长维瑟斯海姆在战报中无奈地写道:“我的手下全都筋疲力尽了。”

应曼施坦因的增援要求,德军第2伞兵师的部分兵力在12月的第二周抵达基洛夫格勒地区,增援第11装甲师的侧翼。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