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这一行20多年,我亲眼见过不止一轮演出热,今年和非典以后的2004年、2005年热度非常相似。”北京中视音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演出部总监库军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和非典之后的演出市场火爆相比,今年还有一个特点是“是个盘子就能挣钱”,但他同时认为对此应该持谨慎态度。“经过这一轮‘轰炸’,观众可能会对质量和体验感要求更高,消费市场可能将经历一轮挑战。”
“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能够为城市带来流量,并提供了一个形象展示和品牌塑造的机会,但同时也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带来了挑战。于城市而言,演出是一把双刃剑,做得不好会适得其反,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有备才能无患
“90后”乐迷温婷婷形容2023年为“报复性跨城看演唱会的一年”。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从元旦在广州看陈奕迅演唱会开始,我为了看不同歌手的演唱会,还陆续去了厦门、郑州、香港等城市,其中郑州和香港分别去了两次。像郑州这样的城市,如果不是演唱会,我应该不会主动想到要去游玩,但去了发现还挺有惊喜。”
调研中,《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注意到,和温婷婷一样热衷跨城看演唱会的年轻人,一般会选择周五坐高铁抵达目的地,周末在看演唱会的同时安排一两天短暂的游玩。跨城潮汐客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治理水平都提出了考验。
除了加强监管和增强城市的承受能力,通过不断举办累积经验也尤为重要,“ 市场也是需要教育的,持续做两三年,大家的消费习惯和对演出的认知就会发生变化,同时主办方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
熊海峰认为,瞬时大量的游客涌入,城市的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从长期来看,需要提升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治理能力,包括人员素质、数字化管理水平等;从短期来看,需要做提前策划和评估,进行风险规避并提出预案,做到有备无患。”
事实上,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活动的管理相当复杂。
华熙LIVE·五棵松场馆运营团队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为保障演出进场离场秩序,场馆方面有多套疏散方案,演出日安排组织专业安保人员按点位上岗,散场期间有醒目的指示标;同时与地铁部门联动,保障观演观众拥有便利顺畅的离场交通工具;另外还配备了场馆周界系统、智能巡逻系统、智能人员管理系统、智能安检系统等。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音乐节开始走出一线城市时,就曾有主办方将《英国大型活动管理指南》分享给合作的地方管理部门,而这本指南根据不同的场地、人数细化了1000多条活动管理标准。
活动管理与服务配套涉及文旅、公安、交通、消防等多个职能部门,在社交媒体发酵的效果下,其优劣水平往往与城市关联在一起,从这个角度而言,演出的背面,正是城市的门面。
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前期和举办期间,由于组织管理的诸多问题,发生阻碍交通、游行入场、强行进场等无序事件和治安案件,引起网络热议。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南阳迷笛音乐节出现盗窃事件。此后,该事件被列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据《南阳日报》报道,为办好音乐节,当地政府围绕停车、接驳、生活保障、电力供应、医疗保障等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事件发生后,有当地市民认为:“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的偷拿行为,而抹掉一个城市的努力。”
“目前,我国商业性演出等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还是采取以公安机关主导、市场化、社会化力量为辅的模式,这造成安保力量和面临任务的严重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