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数字化转型是事关城市发展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时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数字化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是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城市数字化转型亦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迭代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新时代新阶段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未来发展和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具有复杂巨系统的特征,城市建设、发展、运行、治理各方面情形交织、错综复杂,需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方式,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点把握三大问题
分析当下我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挑战,有三个问题需要重点把握。
第一个问题是,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滞后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受市场规律的影响较大。相比之下,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则受限于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因素,在内外融合、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等方面需要着力提升。
近年来,浙江、上海、天津、北京、重庆等省市相继推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数字化转型相关方案或规划,重点要解决的就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系统性推动、整体性提升。
第二个问题是,制度供给滞后于应用技术创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数据成为驱动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相关配套的制度、标准、规则仍待完善。比如,关于数据资源的确权、流通、交易相关制度,以及数据的采集、共享、开放、应用等全流程相关标准规范。
天津围绕独居老年人居家养老场景,运用人工智能、物联感知技术与城市公共数据充分融合,搭建数据分析关爱体系,汇集独居老年人日常用电、用水、用气等数据,通过建模分析、监测使用量突变情况,及时发布预警。
近年来,贵州、天津、浙江、上海等省市相继出台促进大数据、数字经济发展应用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标准,正是各地加快健全适应数字化转型制度体系的先行探索。
第三个问题是,数字化转型牵引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仍需增强。
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仍需升级加力,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有待持续提升。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转型的强大牵引作用,把数字化发展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