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女孩,逐梦制造
作者 宋瑞 刘晓艳 徐一洋
发表于 2023年12月
9月,王一同(前左二)在上课(刘延俊/ 摄)

18岁的王一同,是天津大学智能制造与建造大类2023级的一名新生。

如果不是她耳朵背后那根不太显眼的线,人们很难发现她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4个月大时因为一场大病,王一同听力受损,4岁她开始佩戴助听器,初二时听力几乎完全丧失,右耳植入人工耳蜗、左耳佩戴助听器辅助。

尽管如此,她的听力也只能达到正常人的40%。在能听到的世界,王一同只有两个选项:嘈杂或宁静;但在向往的世界,王一同的选项炫酷缤纷,她想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或者机械工程师。

在天津大学,这个女孩正在追逐自己的制造报国梦。

付出三倍努力

2005年,王一同出生在辽宁大连。幼年因病受损的听力,曾给她带来极大困扰。

“我小时候用的助听设备质量不太好,基本上听不清别人说的话,所以小时候说话很不清楚。后来戴上人工耳蜗,说话改善了很多。”王一同说,小时候为了能“听”得更清,她学会了唇语;为了说得更流利,她每天都要练习一个小时以上的唇操。

对于上小学之后的王一同来说,最苦恼的就是英语学习了。

“音标学习对我来讲太困难了。即使是现在,我听到的很多音标其实都是一个声音。因此,背单词对我而言就特别困难。别人可能一个单词会读,整个单词就记住了,但是我不行,我只能挨个字母去死记硬背。”王一同说。

小学的时候,王一同的英语几乎很难及格。进了中学,英语老师为了让她听清楚课程内容,上课的时候会刻意站在她周围讲课。老师的善意让她特别感动,因此格外努力,在后来的期中考试中,她的英语成绩全校第一名。

就这样,靠着坚持不懈的勤奋,王一同以优异成绩考入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然而,高中阶段是王一同最艰难的学习阶段。

因为新冠疫情,大家出行都戴着口罩,而且很多时候是线上音频教学,这对于半靠听讲、半靠读唇语学习的王一同难度更大了。

本文刊登于《瞭望东方周刊》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