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行线上的灯笼
作者 付如初
发表于 2023年12月

无论我们甘心与否,生命都是一条单行线。曾经的活泼健壮、爱恨蓬勃,都将被衰老和疾病收编,最终,死亡会将这单向的旅程化为一片黑暗。于是,伍尔夫说:写作就像提着灯笼穿过一间漆黑的屋子,光线把原本就在屋里的东西照亮了——倘若没有写作,生命漆黑一团、寂寥无痕。如今,虽然“时间前面”还是时间,但作家温亚军用文学的灯笼给这条线投上了一束光,照亮了一个家庭日常烦恼的片段,穿透了平凡人生的一世悲欢。

小说先设了一个悬念:七十多岁的父亲,在母亲去世七年后一直独居、曾断然拒绝儿女给他找老伴儿的父亲,一直以正局级干部的觉悟和伦理观念自我约束的父亲,忽一日转了性儿,“春心萌动”,对一个叫宋妮娜的女人产生了兴趣,还直说这女人像母亲。于是,姐弟俩慌了,她们一直以为父亲如植物,只要吃饱喝足,就能一直安静在家里存在,没想到,这植物还有情感,有自我意识。

这样的悬念,一下子让人想到了乌克兰裔英籍女作家玛琳娜·柳薇卡的小说《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在这个有个勇敢的书名,又充满了幽默精神的长篇小说里,作家写84岁的父亲在母亲去世两年后,忽然对47岁的女儿宣布,要娶36岁的乌克兰美女为妻,说这个女人不仅长得像出水的维纳斯,而且可以坐在他膝头和他讨论尼采和叔本华。于是,女儿义愤填膺又好奇难耐,崩溃得近乎抓狂却还要装作心胸宽广。随后,家庭历史逐步展开:作为逃往西方世界的乌克兰家庭,父亲和女儿心里都埋着难以厘清的创伤记忆,他们之间的隔膜和陌生由来已久,而父亲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对故乡的社会主义情结在死之将至的时候难以遣怀。

《时间前面》里的姐弟二人也是,佯作淡定,背地里却愤愤不已,赶紧开始对这个女人开展一系列的调查。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读者慢慢了解到这个家庭更多的真相:父亲意外受伤之后行动不便,保姆开始进入家庭,先是安徽的,后是河北的。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