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身体里放养野兽(评论)
作者 卢桢
发表于 2023年12月

我曾以“故乡”和“孤独”二词解读加主布哈的诗歌,就他的近作而观,“时间”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象群组持续再现,形成照亮诗人精神内宇宙的又一道光。牵涉时间要素的句子,几乎潜藏于每一首诗的字里行间。作家静心潜入古老的时间内部,回到命运的源发之地,和先民一道诵念着祖先之名,小心翼翼地规避着由雷电传导而来的疾病抑或厄运。《寻根记》中,抒情者不断找寻着“不在場的根”,攀上“神话的阴坡”去探访祖先笃姆。《一场仪式》里,主人公“穿梭于浸湿的神祇”之间,从彝人的灵魂故地探求自我的文化身份。经由诗歌内部“复活”的一场场仪式,最终使精神主体锁定了文化的根脉。

诗人有如巫师一般,他掌握了时间的密钥,可以将轻盈的时空游动和厚重的文化寻根结为一体,为精神存在觅得栖所。面向日常性经验的“此在”时刻,加主布哈擅于营造经验之上的超验境界,凝神于对自我形象的独到观照。

本文刊登于《北京文学》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