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拔丝这道坎
作者 谢川
发表于 2023年12月

作为一名浙江籍的“70 后”,在我的儿童时代,但凡婚宴,一定会有一道拔丝苹果,每次我都非常期待这道菜。就口味而言,我因为不爱吃苹果,所以这道菜也是不爱吃的。我只是对这些晶莹剔透的糖丝着迷,它们会有软硬的变化,最后吃不完剩在盘子里的那一团,立体造型各异,我可以把它想象成刺猬、坦克、大象……于是我经常会要求母亲回家给我做拔丝苹果,边上听到的亲戚就会笑着说 :“这个菜只能饭店大厨做,家里没办法做的。”

这话反而激起了我的好胜心,貌似后面好多把厨房变成战场的事情,都是从憋着“谁说家里的厨房做不了这菜,只能大厨做?”这股气开始的。

回到拔丝苹果,第一次做是在我中考后的暑假。那个年代初中升高中的暑假没有作业,我又因为轻松考上了重点高中,在家里属于“横着走”的状态,所以当提出要做拔丝苹果这种大菜时,父亲全力支持,母亲也只是略微迟疑,选了个最差的、快要烂底的旧锅子给我,并要求我去楼道做,不准在家里的厨房做。那个年代大家会在家里的厨房用罐装煤气做清淡些的菜,然后在楼道转角用煤饼炉或者洋油炉子烧油大味重的菜,或者需要炖很久的菜。

本文刊登于《食品与生活》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