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看《甄嬛传》是 11 年前,后来我又看了一遍。近 3 年来我也会不时看些片段。我一直在琢磨,甄嬛究竟是从何时不再对雍正抱有幻想的。真的是从她误穿先皇后纯元的故衣被禁足,父母被流放开始的吗?
绝不是。
入宫时,甄嬛年仅 17 岁。贵族嫡女,清丽有才,长着一张与雍正的“白月光”亡妻纯元相似的脸。但论姿色她比不上华妃,论家世亦是,甄父是品级中等的文官,与朝中把持着兵权的华妃兄长年羹尧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
甄嬛的优势是她读过不少书。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是美才女、后宫文青,有士大夫式的理想化心境。她心气很高,“愿求一心人,白首不离分”是她文人化的情感诉求,但她却高估了自己的独特性。
雍正的确对她有着独一无二的宠爱与欣赏,她也自認为与雍正有独特的精神交集。这个阶段,甄嬛的核心诉求是情感诉求,她能提供给雍正的,是具有一定新鲜感和张力的情感互动体验。
雍正来看甄嬛,她端了亲自烹的茶,名曰“岁寒三友”,取松针、竹叶和梅花一起烹,煮茶的水,是她入宫前亲自收集的夏日日出前荷叶上的露珠,匠心独具,显得格外沁人心脾。难怪雍正感叹:“朕的莞贵人果然与众不同。”甄嬛承宠之后,皇帝仿照民间风俗,端了一碗生饺子过来骗她吃,故意逗她,这些恋爱早期的小桥段,总是格外让人心动。
然而这些体验的边际效应会递减,读过书的女人,也常常因为具备了清醒的自我意识被忌惮和打压。
好姐妹、真闺蜜眉庄被陷害假孕争宠的危机,让沉浸在初恋爱河中的甄嬛认清现实 :皇帝就是皇帝,是她的枕边人,亦是她们的。她并不比她们独特,她能满足皇上的部分身心需求,别人也能填补另一些部分。比如家世、才艺、姿容等均平平无奇且心机深沉的曹贵人,雍正也常常去看她,因为喜欢看她哄温宜公主的温柔模样。雍正从小不在母亲身边长大,于是格外迷恋母性的光彩和温暖的家庭氛围,也曾赐给曹贵人奢华的白玉发饰。为了争宠,华妃将温宜公主强行留在身边抚养,缺乏育儿经验的华妃哄不好公主只能喂其安眠药,
曹贵人心疼不已,亲手剥了一盘去芯的新鲜莲子,雍正吃了莲子后会意曹贵人的怜子苦心,曹贵人重新获得抚养权。
渐渐成长的甄嬛没有理由继续站在心理的高地自恃与众不同。认清现实后,她把半路闺蜜安陵容打扮好,举荐给了雍正,雍正果然大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