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足纲动物丢盔弃甲的背后
发表于 2023年11月
大白鲨捕食
章鱼喷墨后快速逃离

章鱼的保命之道

一头饿了很久的大白鲨挑中了一处合适的海床,这里遍布各种美味的软体动物。鲨鱼的来临,迫使双壳类软体动物纷纷躲进自己的硬壳。同样是软体动物,章鱼却无壳可钻。

鲨鱼是章鱼的天敌,它们能有效控制章鱼的数量。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附近海域,就出现过人类过度捕杀鲨鱼致使章鱼泛滥成灾的情况。当然在正常情况下,面对出击迅猛、拥有数排尖牙的鲨鱼,章鱼也有自己的保命之道。

借助皮肤中的墨囊细胞,章鱼能让自己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自己看上去就像是岩石、海藻或海底沙砾的一部分。即便鲨鱼依靠位于头部的电感受器感受到章鱼的存在,章鱼也可以释放出墨汁(其中含有能干扰鲨鱼感官的成分),一方面遮挡鲨鱼的视线,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震慑或麻痹鲨鱼。等到鲨鱼摆脱了墨汁,章鱼早就借助自己软体的特性,藏身到深洞或岩石缝中。

带壳的早期头足纲动物

章鱼、鱿鱼和乌贼都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它们不像其他软体动物那样能制造体外硬壳(如海螺等贝类)。如今,只有鹦鹉螺属的头足纲动物还保留了硬质外壳,其余大多数头足纲动物只保留了用于控制浮力的内骨(角质或石灰质),还有些头足纲动物甚至连硬质内骨都完全退化了。但其实,头足纲动物的祖先是拥有硬殼的。

房角石(直角石的一种)
左:鹦鹉螺。

本文刊登于《大自然探索》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