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以下简称宾大)设计学院官网宣布,此前曾在该校就读的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将被追授建筑学学位。追授仪式将于2024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上举行,这也正是林徽因入学的100周年。
林徽因的成就已经远远不需要一个学位来衡量,但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 (Fritz Steiner)坚持认为,当年没有授予林徽因学位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而这个错误如今需要被纠正。在以追授为契机的档案调查下,学者们还原了林徽因的求学经历,重新正视了一位在百年前受到性别不公待遇的女性,给予她迟到的认可和正名。
浮出历史
林徽因以在多领域的造诣广为人知,当她将被追授学位的新闻传到国内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传播。很多公众也是由此才第一次惊讶地发觉,以“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而著称的林徽因,当年竟然没有获得相应文凭。
同样的疑惑也出现在去年宾大的一次展览上。2022年初,宾大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内容主要介绍了1918年至1941年间在宾大求学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群体,溯源了他们在宾大的学习历程,展示了他们归国后的实践。在一块标注了所有人入学信息、毕业年份与学位的展板上,很多人留意到,在那23名中国学生中,林徽因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没有被授予建筑学位的人。
这样的生平细节,放在林徽因经历非凡的一生中并不显眼,但当它被置于同时期的横向比较中,就显露出了它的特殊性。在展览开幕式上,设计学院的斯坦纳院长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他对这种区别对待感到诧异,当即表示希望启动调查程序,如果核实林徽因符合毕业条件,就应当获得相应学位。
“斯坦纳院长此前就知道林徽因,还将林、梁二人称为建筑界的第一夫妇(first couple)。不过对于林徽因的具体学业问题,这是第一次了解。”展览策展人之一、宾大设计学院副教授林中杰说:“此次展览中,还有梁思成、杨廷宝、童寯等人,他们这一批学生回国后创办了中国一大半的建筑院校,奠定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基础。在他们入学一百年之际,我们希望把这些中国建筑先驱的成就带回母校,展现给美国的学者。这本身就是一次里程碑式展览,没想到也成为追授林徽因学位的契机。”
追授学位需要有一套非常详细严谨的论证,林中杰介绍,在宾大设计学院,从未有过在人逝世后追授学位的先例。他说:“即使在整个宾大的历史上,唯一一次追授是给一位入伍后不幸战死的学生,那也已经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这套程序已经半个多世纪没有启用过,所有事都要摸索着进行。”
好在宾大的建筑档案馆收藏了林徽因完整的学习记录、成绩单等。在启动调查程序后,档案馆馆长协助材料审阅,多位教授也参与其中。林中杰说:“相关资料保存了近百年,纸张早已泛黄,很多手写字体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我们需要仔细分辨科目编码名称、对应学分与成绩,然后代入当时的学分体系里进行核算。”
这些历史材料显示,林徽因当年注册入读宾大艺术学系,在完成本科艺术课程的同时,她还修读了大量的建筑学课程,其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选修的范疇。
“林徽因完成了建筑学本科学位的大部分必修课程,取得了所需的72个学分中的61个。其中有两门建筑必修课是她不能选的,一门是会使用男模特的绘画写生课,另一门是要去建筑工地现场的建筑施工课。”宾大设计学院官方解释,长期研究相关史料的前宾大规划系黄振翔教授做过比对:“如果不计林徽因不能修读的那两门课程,她和梁思成拿到的建筑类学分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还将林徽因的成绩与同时期的优秀男生作了比对,比如国内知名的梁思成、童寯,以及路易斯·康(著名现代建筑大师),发现林徽因的成绩并不比这些男生逊色,有些甚至更好。”林中杰说。
即使修读了大量建筑课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身份上,林徽因作为女性,一直被建筑系排除在外。20世纪20年代,宾大建筑系在业界内正处巅峰,其学生在设计竞赛中屡获大奖,培养出了大批出色的职业建筑师。学院公告显示,有四年时间,宾大获得的奖项数目,已经超过了其他学校及工作室加起来的总和。16岁曾跟随父亲游历欧洲的林徽因,早就表达了想要成为建筑师的愿望,宾大自然是她的目标院校。可惜,这所拥有雄厚师资力量的院系在当时不准女生入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