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唐竞宇,上大学时选择了斯瓦希里语这个小语种专业。2013年毕业后,他就去了坦桑尼亚,开始卖机顶盒。那时候,坦桑尼亚刚刚完成“数字整转”工程,普通电视用户终于不用再看“带雪花”的模拟信号频道,接收到的频道提升至100多个,还能看到高清图像,价格也比之前的低许多,所以机顶盒销量非常好。“数字整转”的推行,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看不起”电视的难题,也让唐竞宇及他的公司引起了坦桑尼亚总统的关注。
后来,唐竞宇不仅成为坦桑尼亚总统的干儿子,还拍短视频宣传中国,并把中国一些很受欢迎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搬到”非洲,成功收获了几十万“黑粉”……
结缘非洲
唐竞宇1993年出生于闽北靠近武夷山的一个县城。他从小就被当老师的父母安排着学习围棋、钢琴、话剧,参加各种比赛。四处学习、比赛的生活让唐竞宇见到了多彩的世界,欣赏了不一样的风景。那时的他就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去世界各地看看,感受各国的民俗风情。
高中毕业旅行时,唐竞宇偶然听见有人在说斯瓦希里语,他对这种语言“一听钟情”。回到家,他翻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后,决定将高考志愿由阿拉伯语换成斯瓦希里语:“一方面因为斯语说起来非常萌,我特别喜欢。另一方面,斯语专业每两年甚至四年才招一次生,每次只招十个人,罕见人才的优势让我觉得是个难得的机遇。我感觉自己能在这个领域深耕并且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最终,唐竞宇如愿考入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斯瓦希里语系。
上大学之后,唐竞宇没有丝毫的放松。新语种的学习十分困难,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晨读,下课后就将老师讲的内容背下来。2012年,正在读大三的唐竞宇作为国家公派交换生,到坦桑尼亚达雷斯萨姆大学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交流学习。就在这8个月中,他不仅改变了对非洲这片土地的看法,还深深爱上了它。
“来非洲之前,我一直觉得非洲很穷,人们住的还是茅草屋。但是当我真正踏入这个国度,感觉十分神奇,这里有机场有高楼有汽车,不仅东西便宜,人也很热情。那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坦桑尼亚,希望毕业后能来这里工作和生活。”唐竞宇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来到坦桑尼亚的情景时依旧很激动。在达雷斯萨姆大学交流学习时,唐竞宇意外认识了四达时代传媒有限公司的海外公关负责人马绍勇。四达公司缺乏会说斯语的国内人才,唐竞宇又想来坦桑尼亚工作,两人一拍即合。唐竞宇大学毕业之后,就加入四达时代坦桑尼亚公司工作。
2010年开始,四达公司入驻坦桑尼亚,进行“数字整转”项目。唐竞宇加入四达之时,“数字整转”项目刚刚完成,他需要向更多的本地居民销售机顶盒。
因为工作的原因,唐竞宇常常要去坦桑尼亚的偏远城市和乡村拜访客户,售卖四达公司的“机顶盒”。为了能尽快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唐竞宇给自己起了个非洲名字Juma Sharobaro。其中,Juma是当地的一个大姓,Sharobaro是“高富帅”的意思。一开始机顶盒的推行很困难,当地民众常年观看的只有五个“带雪花”的模拟信号频道,他们根本不相信机顶盒能收看到的频道有100多个,还能看到高清图像。唐竞宇就带着团队去线下做路演,摆摊,挨家挨户地介绍机顶盒。他还发挥“90后”紧跟网络的特点,在Facebook、Instagram上进行社群营销。
唐竞宇的方法直接有效,机顶盒的销售额激增,每天的销量达1600~2000个。“数字整转”的推行,也解决了当地老百姓“看不起”电视的难题。唐竞宇回忆:“模拟频道的机顶盒要200多美元,每个月还要缴纳47美元的收视费用,而‘数字整转’让机顶盒下降到20美元左右,收视费用降到了每个月2.5~3美元,巨大的价格差异让很多当地民众都看得起电视了。”机顶盒销售出去了,节目的语言又成了问题。
因为非洲一些国家,民族很多,尼日利亚有200多个民族,刚果金有270多个民族,他们都说自己的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