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的爱潜藏在“元素周期表”,化学家一路追梦一路歌
作者 乾坤
发表于 2023年12月

为了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2023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总部巴黎启动“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活动。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是俄罗斯著名化学家,他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纳入表中,给元素们分了家。他还预言了硼、铝、硅等未知元素,并在周期表中为它们预留了空位,若干年后,这些元素陆续被发现。

门捷列夫在学术上越走越广,但爱情之路却非常坎坷。他曾遭遇单相思,后来在姐姐的安排下,与一个叫列谢娃的姑娘认识,虽然他们彼此第一印象非常好,但两人三观不合,虽然有两个孩子,婚姻名存实亡。孤独的门捷列夫关上心门,直到40岁时遇到了美术学院的高才生安娜,他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面对家人的反对,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并因此发明了元素周期表……

阴阳差错,

诊断是假初恋是真

1834年2月7日,门捷列夫出生在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兄弟姐妹多达17人,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

在门捷列夫几个月大时,担任中学校长的父亲忽因双目失明失去职位,一大家子的生活陷入困境,于是全家搬到托波尔斯克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在那儿的舅舅经营着一家玻璃工厂,门捷列夫的母亲玛丽雅可以去帮忙,换取一点酬劳维持生活。

年幼的门捷列夫常常溜进工厂,看工人如何熔炼与加工玻璃。从此,化学的种子就播在了他的心间。

门捷列夫很爱学习,每天哥哥读书,他就坐在一边听着。1841年秋天,他与哥哥一同考入托波尔斯克中学,当时他只有7岁,被称为神童。

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三个月后,姐姐也离开了人世。一年后,那个维持全家生计的玻璃工厂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母亲玛丽雅只好带着全家人,从乡下重回市区。

1849年,门捷列夫中学毕业。为了儿子能上大学,玛丽雅变卖财产带着孩子们来到莫斯科。但是,没有一所大学肯接纳门捷列夫。于是,玛丽雅辗转彼得堡,正好彼得堡师范学院的校长是丈夫的同学。于是,门捷列夫被破格录取。

门捷列夫读的是物理系,只过了一年,他就成了优等生,然后转入化学系学习。可这时,玛丽雅却因劳累过度去世,门捷列夫变得更加孤独,伤心之余,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1854年,他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荣获学院的金质奖章。然而,这时候的门捷列夫忽然开始咯血,到医院一检查,居然得了肺结核。

那时候,肺结核还是一种不治之症,门捷列夫的心情被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他本科毕业后拒绝了在师范学院继续深造的机会,计划前往气候更温和的南方城市敖德萨,那里有一座很棒的圖书馆。

然而,由于一些档案错误,他被意外送到了小城市辛菲罗波尔,近距离目睹了克里米亚战争。那里已近烽火前线,医院人满为患,他的心情更加沮丧。

一天清晨,他又咳了不少血,就赶紧去医院检查。医院里病人特别多,他只好耐心等候,当轮到他时,接诊的居然是一位年轻的女医生。虽然她戴着口罩,但门捷列夫还是从她眼睛里看到了几分稚气。他有些失望,自己的病这么严重,她有经验吗?

门捷列夫想退出诊室,但既然已经进来,还是决定试试。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女医生检查后却告诉了一个颠覆他认知的结果——他居然未患肺结核。

他惊异地看着她,一定是她弄错了。女医生的眼角泛起笑意:“放心,我不可能弄错的,你以前被误诊了。”

门捷列夫定定地盯着她,还是不太相信。女医生索性解下口罩:“肺结核是传染病,你看,我不怕传染,因为你根本就没得这种病。”

门捷列夫看到了一张清秀的脸,女医生叫玛曼莎,虽然只有29岁,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

随后,门捷列夫按照玛曼莎的治疗方案开始服药,病情果然很快得到控制。门捷列夫每天都去复诊,他们变得越来越熟悉,就像一对老朋友。门捷列夫觉得他们不只是普通朋友,因为每次见到她,他都感觉自己的心跳得很厉害。他想,他是爱上她了。

门捷列夫每天都去诊室,却一次也不敢表白,他怕自己的唐突惊扰了她。如果可以,他愿意什么也不说,就这样每天近距离地看着她。然而,他的病慢慢康复,他得回到圣彼得堡。他决定向她表白,如果她愿意,他就留在这里。

那天清晨,他又去复诊,当他红着脸表白时,玛曼莎却微笑着说:“谢谢你对我的好感,但那不是爱,而是一种病人对医生的依赖,并且,我比你大很多,让我做你的姐姐吧,你应该回到你的城市发展,那里才有属于你的人生。

本文刊登于《知音海外版(下半月)》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