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董事长宋海良:跟随中国开放步伐,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能建力量
作者 王红茹 杨琳
发表于 2023年12月

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和排头兵,中国能建主动适应世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围绕绿色能源合作领域,推动一批具有重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项目落地,跟随着中国开放的步伐,持续为世界经济注入能建力量。

针对中国能建如何布局国际化发展、全球业务开展情况,以及在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中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

在共建 “一带一路”国家建设绿色能源项目上百个,合同金额超1500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能建目前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新能源、水利水电、生态环保等绿色能源项目的情况是什么样的?面向未来,有哪些期待和设想?

宋海良:中国能建目前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新能源、水利水电、生态环保等绿色能源项目上百个,合同金额超1500亿元,约占在建项目合同总金额的40%。其中,阿根廷吉塞水电站是中阿最大合作项目,阿联酋迪拜950MW光热光伏电厂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熔盐罐储热量最大的“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沙特PIF2.6 GW光伏电站项目规模在中东北非地区位居第一,新加坡腾格水库水上光伏项目是世界最大的浮体光伏项目之一,乌兹别克斯坦1GW风电项目是中亚最大规模风电项目,阿联酋乌姆盖万海水淡化项目是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项目之一,这些重大工程成为“一带一路”的“绿色标识”。此外,中国能建还积极对接中东、北非、中亚新能源制氢产业基地项目,在沙特、阿联酋、埃及、摩洛哥等国快速推动重大氢能项目落地。

面向未来,中国能建将切实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全面融入全球化发展浪潮,深入开展绿色能源、绿色基础设施双多边合作,为全球客户提供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有效性能源解决方案,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持续夯实共赢根基,全面厚植合作情谊,寻求更大合作空间,共享更大发展机遇,携手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

进博会6年累计签约金额超过45亿美元

《中国经济周刊》: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进博会上,中国能建有哪些亮点?实现了哪些签约?

宋海良:作为能源电力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中国能建连续6届高质量参加进博会,是进博会的坚定支持者、积极推动者、深度参与者和切实受益者。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