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作者 孙庭阳
发表于 2023年12月

近期,财政部通报2022年以来查处的8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涉及金额合计467.86亿元,总规模在近两年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处于首位。近两年,财政部通报问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典型案例已有3次,前两次分别在2022年5月18日和2022年7月29日,公布的典型案例均为8起,涉及金额分别是411.69亿元、78.53亿元。

这3次公布的24个典型案例中,其中,有4个省份的地方政府被通报了3例,被问责的责任人中,有4人严重违法违纪,有的被并案处理,有的此前已经被“双开”。

陕西、安徽、江西及河南各被通报3例 

在上述24个典型案例中,陕西、安徽、江西及河南4个省份的地方政府,因新增隐性债务或是化债不实被通报的案例最多,均有3例。

陕西西安市被通报了2例,分别涉及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项目。陕西延安市国资委实际控制公司违法违规融资用于延安新区基础设施,新增隐性债务。

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形成新增隐性债务26亿元。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依据西安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决定,西安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建设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而西安世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上述项目建设的名义,向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等5家银行贷款70亿元,截至2021年6月末,项目实际提款61.5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西安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设支出,形成新增隐性债务26亿元。

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项目新增隐性债务合计12.76亿元。西安市鄠邑区兴水水务公司、周至县兴水水务公司、西安市阎良区兴水公司,这3家公司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下属支行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均用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项目支出,贷款余额形成新增隐性债务合计12.76亿元。

据天眼查APP显示,西安市鄠邑区兴水水务公司和周至县兴水水务公司,实际控制人都是西安市国资委。西安市阎良区兴水公司实际控制人是西安市水利经济协会。

陕西被通报的另一个典型案例发生在延安。延安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两家公司,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通过代政府借款等方式违法违规融资69.07亿元,用于延安新区基础设施、道路工程等建设,形成政府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36.8亿元,造成新增隐性债务。

再看安徽,安徽省地方政府的被通报案例中,安庆市是3次通报中涉及金额最多的一例,金额达371.76亿元。财政部3次通报的共24个典型案例中, 21个在40亿元以下,3个超过百亿元,其中安庆案例涉及金额最多,高达371.76亿元。另外两例分别是湖北部分地区要求省属国有企业垫资建设新增隐性债务214.8亿元,广西柳州市要求国有企业垫资建设应由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

安庆市变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协议的合同额,直接删除371.76亿元作为化债处理。化债是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以其他形式处理债务,例如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债务转让、债务免除等方式。

2019年11月,在没有征得相关贷款金融机构同意的情况下,安庆市有关单位根据安庆市政府会议研究决定,与安庆市同庆实业有限公司签订补充协议,将已用于质押融资的原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协议的合同额进行变更,对其中的371.76亿元直接删除作为化债处理,造成化债不实。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