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房“特价房”调查
作者 张宇轩
发表于 2023年12月
11月13日,北京地铁 7 号线黄厂站附近,一座已经封顶的在建楼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宇轩 | 摄

11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一项中,八成城市的房价出现月环比下跌的态势,其中包括北京、广州、深圳三座一线城市。

纵观今年以来的商品房销售情况,前10个月,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均出现同比下降,10月末待售面积则出现大幅增长。

如何将房子卖出去,成为摆在各家房企面前的头号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历时数月的楼市走访中发现,如今各家房企在新房销售中,争相在价格上做起了文章,试图用特价、优惠等手段招徕客户。有的“清尾盘”销售,将接近交付的“准现房”以不到八折价格的“特价房”形式销售;有的楼盘在开盘前发起优惠“认筹”,总价直降30万元;还有开盘已久的楼盘承诺现在购房依然可以享受开盘价……

“特价房”打八折

近日,据某房地产博主微博爆料,北京东五环某“限价6.2万/平方米”的在建楼盘,现推出特价房“均价4.7万/平方米”。适值“双十一”前夕,新建楼盘降价销售引发公众议论,有人猜测“双十二”或许还会推出“特价房”。

11月1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实地探访该楼盘时,销售人员向记者证实了上述“特价房”消息的真实性。“之前有一套一楼的房子,面积大概100多平方米,两居两卫,单价在4.7万元到4.8万元左右,是我们这里单价最低的一套房子,现在已经卖完了。”

记者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该楼盘目前已销售的房屋单价普遍在6.3万元/平方米(以建筑面积计算)以上。前述“特价房”的价格不到八折,总价少花了约150万元。

该销售人员解释,之所以作为“特价房”低价销售,是因为这套房屋所处的楼层较低,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在冲销售业绩,就推出这唯一的一套“特价房”。“特价房”对购房者的付款方式要求较为苛刻,“那套房子的客户在3天内就把全款付清了”。

据公开信息,该楼盘于2021年开始建设并开盘销售,预计明年5月建成交付。据售楼处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共有1657套住宅,已售出近1500套,销售均价约为6.5万元/平方米。目前剩余在售的房屋主要是建筑面积约为106平方米、123平方米的两种户型,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全部销售。

剩下100多套房屋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全部售出不是易事。记者在售楼处的公示板上看到,目前处于待售状态的房屋基本集中于其中一栋楼的某一单元,建筑面积多在120平方米以上,以及一些楼栋的低楼层房屋。

本文刊登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2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