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北斗,已是身边的北斗。
近年来,湖南作为北斗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了国内北斗产业80%以上的核心技术资源,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和60多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打造了全国首个北斗开放实验室、首个高精度导航定位精准服务平台。国防科技大学北斗领域60余项专利技术得到成体系转化;2022年湖南北斗领域发明专利累计授权量达597件,北斗产业发展实现了从“破茧”到“化蝶”的过程。
湖南北斗产业为何能够在10年间获得如此大的成功?湖南做大产业背后又面临哪些挑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研。
湖南发展北斗产业有何优势?
近日发布的《湖南省北斗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提出,以技术创新和规模应用驱动产业提质增效,将湖南打造成为全国北斗技术创新引领区、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区、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实现长株岳北斗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到2027年全省北斗产业规模达千亿级。
湖南地处中部内陆,在科研、人才和资源禀赋等方面与北上广都有一定差距,提出发展北斗产业这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底气来自哪里?
“湖南是北斗先进核心技术的原创之地,很多关键性技术都在湖南实现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经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湖南具有发展北斗产业的独特优势,应该抢抓机遇,做好北斗产业链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一体结合,加快实现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
作为北斗技术的重要策源地、创新应用的示范区,湖南北斗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离不开政策支持。湖南省高度重视北斗产业发展,出台《推进北斗应用,精准服务三湘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深入推进北斗规模应用的若干措施》《关于统筹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划政策,且连续两年编制印发《湖南省北斗技术和产品推荐目录》。
今年10月下旬,湖南省政府又对外发布《湖南省加快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若干政策措施》,从科技创新、推进北斗规模应用、构建现代化产业链等方面出台政策,推动湖南北斗产业做大做强。
“湖南北斗产业发展很快也得益于政府重视,从政策和产业规划上做了很多前瞻性的工作。”长沙金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长沙金维”)董事长刘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