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这个国家地广人稀,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都市仅多伦多、卡尔加里、蒙特利尔、温哥华4座,住在这几座都市之外的加拿大人自然都算住在“小镇”;就算这几座大都会,其实也都是由众多“小镇”拼凑起来的“都会圈”,我所住的大温哥华都会区,就是由21座小镇拼凑而成。
加拿大自21世纪初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滑坡,大企业雇员数下降,“小镇创业家”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如今俨然成为就业大军中不容忽视的一极。
在这里,想当个创业家起步门槛是很低的:加拿大6大银行之一的皇家银行有一项“初创账户计划”,允许任何成年公民或永久居民通过该行的银行经理注册初创企业,只需49加元,开设企业账户还可获得20个免费专用邮箱、“无限专用域名搜索”,以及300加元的一次性“红包”和免费支票簿。在加拿大,初创企业本身无须专门注册经营范围,只要拥有特定相关行业的“准入”资质就可以从事该行业业务。
“小镇创业家”在加拿大都经营什么范围?
在传统北美励志书刊里,往往渲染少年在自家车库里鼓捣的“车库作坊”,即特色制造业,像福特、苹果、IBM这样的国际品牌,当年也是从“车库创业家”起步的。时至今日,执着于“车库创业”,从小微制造业做起的“小镇创业家”仍有不少,且因为网络办公、3D打印等技术的成熟,拓展了不少新领域,比如我的一位朋友,以前在国际大企业做美术设计,后来就在自家车库做了个隔间,备了一套“行头”开始单干接活,疫情前业务做得很是红火。
專门从事加拿大初创企业研究的专家费比什,在名为《2023年最值得关注的加拿大初创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加拿大2021年初创企业融资总额高达136亿加元,每年新诞生初创企业近10万家。
不过因为整个北美都早就进入“后工业时代”,“非标非制式”的“作坊加工”产品,上竞争不过有品牌和大企业扶持的高档产品,下拼不过靠量取胜的第三世界低档进口货,“容错率”越来越低,“存活率”也越来越不乐观。因为工作关系,我在不到20年时间里先后结识过四五十位从事“车库作坊加工”的小镇创业家,如今尚坚持者寥寥无几,确认壮大成大中企业者仅一家,那是个由3个大学在校生在车库里创办、为“车库游艇”(可以放在车库里并用家用小汽车拖着走的小型廉价游艇)生产复合材料配件的初创企业,如今虽有一名初创者中途拆伙,但已成长为拥有独立办公/生产场地的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范围也拓展到无人机复合材料组件等相邻产业。
一些新兴创意产业,受到硅谷等初创企业成功榜样的感召,凭借“一招鲜”,依托院校、天使投资人、政府扶植项目等异军突起。这类企业在短短几年间就取代了“车库创业家”的地位,并不断营造新的“小镇创业家”神话。今年9月初,我的大儿子作为大一新生,赴加多伦多大学报到,报到时从学生会收到的见面礼之一,就是一叠该校初创企业孵化的“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会告诉您,2013—2015年多伦多大学孵化的初创企业平均每5天提交一项新专利,平均每21小时创造一项新发明,该校3/4的发明专利出自本科生、博士生和在校博士后创办的初创企业——然后顺带打一个“本校罗特曼管理学院有偿开设68门初创企业课程,涵盖初创各方面”的友好广告。看到我儿子是华裔,发放资料的老生还“对口介绍了”华裔前辈的成功事迹,这家由该校应用科学与机械系学生(已毕业)朱嘉钧、闫思成和罗丁格创办的初创企业发明了号称“世上最节能且不烫手的LED灯泡”,第一轮在线融资27万美元,据说得到李嘉诚“维港投资”入股扶持,成为“多大孵化”至今不可替代的初创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