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听说过《麦田里的守望者》,那说明你可能到了重新认知“烦恼”的年纪;假如你已经翻过这本书,甚至走心地读过一两遍,那你很可能已经打开了和自己内心对话的密门——从此,你那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在遭遇虚无、见识幽暗的时刻,将不再是不设防的状态。
当你不期而遇了塞林格这个名字,你不应该只想起《麦田里的守望者》,他还有更多的故事,给精神困顿的人带去直面黑暗的勇气。比如他极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九故事》。该书收录了塞林格在1948年至1953年间创作的9部短篇小说,《在小船里》是其中的第5篇。当一个小孩触碰到蔓延在他身边的恶意,他会是怎样的反应?他会不会意识到自己被針对、被孤立?他是会逃开?躲起来?还是会本能回击?莱昂内尔只有4岁,以往他遭遇到恶意时的本能反应是冲出家门、消失一小会儿,在这之后,妈妈总是能用“魔法”让他吐出压在心头的那团黏糊糊的黑色。比如莱昂内尔3岁时在公园玩,有个孩子跑到他跟前骂他“你这家伙真臭”,莱昂内尔就在公园晃荡到晚上11点多才被家人找到。眼下,莱昂内尔又“出走”了。
小说的开头发生在厨房,莱昂内尔家的女佣正跟保洁女工闲谈。在10月一个充满暖意的下午,对话本该是惬意的,女工完成她的活计正坐在临湖的窗边,等着她的茶凉下来喝完回家。此处,塞林格“操控”了茶的温度,就是不让茶凉,用温度拉长了时间,给保洁女工足够长的闲暇听女佣人倾吐忧虑,尽管她不明白女佣人为什么一直在跟她唠叨这家的小男孩。
塞林格赋予保洁女工一个名字——斯内尔太太,还给了她一种旁观者的立场。她还拥有独立于雇佣关系之外的尊严,她不属于任何一家,她属于她自己的时间,她要在赶公交车前喝杯茶。以她这个“外人”来看,女佣与其忧心忡忡,不如换个雇主——都是做女佣,何必要绑死在这一家呢?
女佣名叫桑德拉,她被设计了一连串动作:紧抿着嘴巴,不安地来回走动。塞林格给了桑德拉一种别样的焦躁——并不只是市侩地找斯内尔太太念叨,而是以恶意的诅咒和中伤试图平复自己——她一直在刻薄地抱怨一个4岁的小男孩。而这一切都因为:桑德拉说了句不该说的话——这话一直被塞林格藏到了整篇小说的结尾——却被小男孩无意中撞见了。塞翁以异样的心态,折射出桑德拉的焦躁,根本无须任何样貌或者举止的多余描述,就把这么个人活生生推到读者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