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赢了希特勒,但没赢忧郁症

长期以来,历史学家们不愿承认:丘吉尔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连美国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在2012年丘吉尔的传记《最后的雄狮》中也否认了他患有精神疾病。
但温斯顿丘吉尔将自己的症状称为“黑狗”,如今普遍被认为是“抑郁症”的代名词。
丘吉尔的“黑狗”
1900年,26岁的丘吉尔进入政坛,成功并没给他带来健康。
丘吉尔的私人医生莫兰勋爵在回忆录中提到——
“丘吉尔因绝望而瘫痪在床,精神萎靡,犹如行尸走肉,结束生命的念头随时闪现。这不仅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也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10年代,甚至更早的时候。”
“这些黑暗时期会持续几个月,然后他会走出黑暗,成为正常的自己。”
1911年,为了对抗“黑狗”,丘吉尔甚至让妻子去德国寻求医生帮助,但均不奏效。
1915年,40岁的丘吉尔因海军战事失利被免职,一蹶不振。
1929年,英国工党重掌政权,丘吉尔迎来了自己政治生涯十年的黑暗时刻。
丘吉尔只能像一颗陀螺不停地转,努力尝试各种能让自己摆脱抑郁:
失眠的夜晚他整夜看书;不断尝试绘画、写作及各种体力劳动。
精神分析学者认为,许多抑郁症患者都拒绝让自己休息或放松,因为他们身不由己。
万一外在环境迫使他们无所事事,乌云就将压顶而来。
1939年,二战爆发,丘吉尔在重重危机中挑起抗击法西斯的重担。
但他依然“不正常”。
当他不是严重抑郁到只能躺着时,精力水平会非常高,一般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熬夜口述他的几十本书,思绪纷飞。
以至于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这样评价他:“他一天有一千个想法,其中有四个是好的。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人生与伴侣》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