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吃醋
作者 匡济
发表于 2023年12月

醋之源

《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相传杜康是最早发明酿酒的人,后世将其尊为“酒神”。杜康的儿子黑塔在学习酿酒的过程中,觉得将酒糟扔掉实在可惜,就取来一只大缸,将酒糟放到缸中浸泡。泡得久了,酒糟腐败变质,阴差阳错之下却变成一种奇香四溢的新产品—醋。

现代食品化学研究已证明,醋和酒一样,均是由富含淀粉的高粱、玉米、大麦、大米等谷物或水果发酵而来。酒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会变成醋,这种化学反应常常发生于酒的腐败过程中。

人类或许也是某天品尝了那“天然无毒”的醋之后,获得灵感,开始了人造醋的尝试。那些广泛种植谷物的地区得天独厚,尤其适宜人造醋的研发迭代。如“天下第一醋”山西老陈醋的产地山西,便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种植谷物的历史至少在五千年以上。

醋之用

醋虽然闻起来香,但其滋味并不怎么可口,主要是作为调味品给美味佳肴“注入灵魂”,特别是在去除肉食的腥臊上,醋颇有奇效。

《周礼》记载:“醯人,掌共五齐七菹……”这里的醯便是醋,这说明,早在周代便出现了“公室醋作坊”,并有了专门从事醋的生产、管理、供应的机构、官吏—醯人。醯人的官制规模在当时仅次于掌管酒和浆的职位,这也充分说明了醋在帝王日常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一些知名的周代宫廷美食,醋都是必不可少的作料。如“捣珍”,其做法是取牛、羊、鹿、獐子等的里脊肉,搅拌在一起,捶打至软烂,入白水煮熟后出锅,去掉筋膜,再用醋及肉酱调味食用;“渍牛肉”则是将牛肉切成薄片浸入酒中,待12天后取出,食用时以醋、肉酱、梅子酱调味。另按《礼记·少仪》记载,牛、羊、鱼、鹿、兔等肉食均有腥臊之气,要将其去除,除加葱、韭等之外,还要用醋“柔之”,即用醋来调和诸味,增鲜添香。

本文刊登于《读者欣赏》2023年1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