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斓叶:东方人的香草
作者 陈博君
发表于 2023年12月

假如你去“狮城”新加坡旅游,当地的导游一定会非常热情地向你介绍一种十分美味的特产—咖椰酱。这种色泽鲜绿、口感细腻、浓郁而香甜的酱料,特别适合涂抹在面包、饼干或是馒头上食用,那滋味一旦品尝过,绝对让人念念不忘。

由于“咖椰酱”这个名称比较特别,很多人都以为这种酱料是由咖啡(或咖喱)加椰子制成的。事实上,咖椰只是其外文名称KAYA的中文音译,咖椰酱中并不含任何与“咖”字有关的原料,它是由椰浆和一种名为“斑斓叶”的香料植物,再配上鲜鸡蛋和蔗糖精制而成的。其中的斑斓葉才是咖椰酱的灵魂,正是这种香料植物为咖椰酱带来了独特而迷人的香味。

野菠萝的近亲

斑斓叶(拉丁学名为Pandanus amaryllifolius Roxb.),又叫斑兰叶、香兰叶,是露兜树科露兜树属的一种常绿草本植物,因其叶片具有独特的香味,学名就叫“香露兜”。

斑斓叶是一种神秘的植物,它的原产地究竟在哪里,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文献记载,一般都认为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斑斓叶这种热带草本植物是东南亚特产,经过人类长期的栽培利用,目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的海南、云南均有广泛种植,但野生种群几乎已经绝迹。

斑斓叶的植株较为低矮,株高通常只有0.5米左右。像很多典型的热带植物一样,其成熟植株的地上茎具有较多的分枝,且长满了气生根,因此很容易分株繁殖。

斑斓叶最醒目的部位就是它的叶片,其叶形宽大修长,长约30厘米,宽约1.5厘米,呈长剑形,从块茎的顶部一道道抽生出来,聚成一大簇,非常美观;叶片无柄,具鞘,叶缘偶有微刺,叶尖部分的刺最密,叶背面中脉的先端也有微刺,叶鞘有窄白膜;叶色油绿发亮,甚为夺目,仔细观察,还可在叶面上隐约发现五彩斑块,色泽有黄绿、乳白、鲜红、粉红、黄白、褐色等,煞是漂亮,与其“斑斓叶”之名十分吻合。

由于人工栽培的斑斓叶全部通过分株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而且收获利用的部位主要是叶片,因此,人们平常很难见到斑斓叶开花结果的样子。

那么,斑斓叶的花和果到底长什么样呢?其实,我们只要看看与之同科同属的亲缘植物“野菠萝”,基本就可以知道斑斓叶的花果长什么样了。

野菠萝(拉丁学名为Pandanus tectorius Parkinson),又名山菠萝、假菠萝,植株外形与斑斓叶非常相似,但要比斑斓叶高大许多,常呈小乔木状,因此,它的学名为“露兜树”。野菠萝不仅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及澳大利亚南部地区,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和云南等地的海边沙地也有大量野生资源。

露兜树(野菠萝)的叶片虽然和香露兜(斑斓叶)非常相似,但叶形更为宽大,叶长可达80厘米,宽4厘米,且叶缘和背面中脉的硬刺也更为粗壮锐利。其聚花果为圆形或长圆形,色泽橙黄,直径可达15~17厘米,形状酷似菠萝,因此得名“假菠萝”“野菠萝”。

作为野菠萝的近亲,斑斓叶的花果形状自然与之十分相近。斑斓叶的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雌花序为头状花序,均具佛焰苞;其果实与野菠萝类似,为圆球形或椭圆形的聚花果,由多数木质、有棱角的核果或核果束组成,只是斑斓叶的果实要比野菠萝小一些。

斑斓叶和野菠萝虽然是同科同属的近亲,两者的学名—香露兜和露兜树也非常相似,但这两种植物的利用价值大相径庭。斑斓叶最大的优势是叶片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是同科同属的其他植物无法比拟的,因此,通常被作为香料植物栽培使用;野菠萝的最大长处是其叶片柔韧扁长,非常适合拿来做编织材料,可用于编制各类玩具、容器、垫子、帽子、席子、袋子、拖鞋等工艺品和生活用品。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