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深秋,32岁的毛泽东离開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眺望寥廓江天,回忆起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写下了《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该词尽脱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备受世人推崇。景色秀美的橘子洲也因为这首词走入人们的视野。洲以人传,城以词壮,橘子洲从此名扬天下,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千年名洲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区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最大的名洲。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南北长5千米,东西宽约100米,狭处横约40米,形状为一个长岛,宛如彩带,风貌独特,是形成长沙“山、水、洲、城”旅游格局的核心要素。
史载,橘子洲生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由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原有橘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至清代时,只有上洲、中洲、下洲三岛,“望之若带,实不相连”;今则演变成一串长岛,上为牛头洲,中为水陆洲,下为傅家洲。橘洲以盛产美橘而得名。

作为长沙的重要名胜之一,橘子洲久负盛名,四时景色各有特色:春来,水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橘红柚黄,清香阵阵;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成就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
1904年后,长沙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在洲上设立商行公馆,传教士、水兵、外国商人陆续走进了橘子洲。这座江心小岛由此成为外国领馆区和外侨居住区,当时的橘子洲上曾遍布英、日、美、德等多国领事馆、洋行、别墅及宗教设施。长沙海关、长沙盐务司等公用建筑也设于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岛上的近现代建筑多数废毁,不过,长沙海关旧址、英国领事馆旧址、美孚洋行私人别墅、唐生智公馆、神职人员寓所、红房别墅、水上文化宫等建筑留存下来,为今天的长沙留下一笔丰厚的建筑遗产。真正令橘子洲名扬天下的还是因为毛泽东以及那首《沁园春·长沙》。
1960年,人们在橘子洲头开始兴建橘洲公园,后来从湘江大桥修建了一座专用支桥直通岛上。公园于1962年10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后,更名为长沙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橘子洲景区;而今,橘子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人文荟萃
在湘江洲岛中,橘子洲独领风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