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复活,温情背后的残忍
作者 费雪
发表于 2023年12月
2019年9月2日,北京,克隆宠物猫“大蒜”和其代孕猫妈妈

当爱宠离世,有人选择庄重告别,有人却选择他日再会。前者诞育了宠物殡葬这一职业;后者,开始让宠物复活成为生意。

有媒体曾就“你会克隆去世的宠物吗?”进行网络调查,参与投票的10万人中,有2.6万余人选择“会”,或“经济条件允许就会”。

作为宠物经济高端消费的新兴赛道,死而复生和天价花费,无疑都是极具吸睛性的噱头,但也必然引发社会疑问。那么,看起来颇具神秘色彩的宠物克隆行业,其“庐山真面目”究竟是怎样的?

宠物越年轻,克隆越有把握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莉诞生,拉开了利用生物技术“无性繁殖”的帷幕。彼时,该研究虽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进步的第一项,但也曾遭遇极为激烈的伦理争议。

2019年9月2日,北京,希诺谷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给代孕狗妈妈做检查

时间过去近30年,如今学界对动物克隆技术普遍抱持着更为欢迎的姿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所长、国家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争鸣曾公开“点赞”,称克隆技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甚伟,为挽救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动物遗传与繁殖专家刘红波也认同,从单个体细胞中衍生出生命个体或群体的技术价值独一无二,动物克隆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故而,克隆技术自滥觞之日便一路高歌,由实验室走入商用领域,逐渐从濒危动物保护、畜牧、生物医药等B端市场,延伸向了更为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C端—“它经济”。

商家普遍会建议,在宠物还身强体健时就提取、保存优秀细胞。

那么,“复制”宠物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从原生宠物的身体上取得一小块皮肤组织,由此培养出供体细胞的“建系”过程,被公认是操作关键。一旦建系成功,其后各步骤便水到渠成:只需将一枚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受体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两者合二为一,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

当胚胎培育到一定过程,再植入代孕动物子宫中继续发育,孕期届满,便可产下与原生宠物基因相同的克隆动物。

而建系的成功与否,则与动物的年龄和健康息息相关。通常来说,自活体动物取样的建系成功率一般在80%-95%;若待动物去世后才提取组织,建系成功的可能性就要下滑至60%-80%。即使同是死去的动物,死亡时年龄小的,也要比年龄大的易于建系。

总之,越年轻、越健康的动物细胞活性越高,建系成功率自然越高。所以提供“重生服务”的商家普遍会建议,在宠物还身强体健时就提取、保存优秀细胞,确保宠物一旦离世,随时可以启动克隆。

2018 年1月2 0日,江苏苏州,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左)和它的妹妹“华华”

如此,即使一次建系不成,还有多次提取组织的裕量。若俟宠物死亡后再考虑克隆,那就成了“孤注一掷”之举。毕竟,想让故去的宠物音容再现,可以说是靡费甚巨。

本文刊登于《看世界》2023年2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