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主题出版行业既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又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主体。作为兼具“商品”与“文化”双重属性的艺术产业,音乐主题出版不仅承载着引发娱乐效应、助推发行收益的经济职能,同时发挥着传播先进思想,弘扬美育观念等文化功用。1906年,爱国知识分子李叔同与友人着手创办《音乐小杂志》,首次以出版发行方式向国人普及西方音乐文化与先进思想。这本仅出刊一期便停刊的近现代音乐出版经典,显现出以“乐”促教,以“乐”报国的传播特质。自此,乐音律动与印刷推广,在特殊社会背景的驱动下搭建联动,以社会价值为主体功用的中国近现代音乐主题出版行业,在时代需求的召唤中应运而生。音乐主题出版行业在此后的百余年发展中,凭借旋律艺术的普适性优势与书刊文字的传播性优势,占据了大众文化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成为民众抒发心声、记述历史和展望未来的关键艺术途径。
2022年10月12日,由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上海音乐家协会共同发行的《放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优秀歌曲100首》于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新书首发仪式。作为一部以反映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为内容的音乐主题出版巨作,该曲集围绕“强国有我”“中国精神”“伟大复兴”等议题展开,内容饱含对中国共产党的讴歌与对新时代的赞美。曲集取材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出版策划方式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行业初心,兼容建党史实与当代进程的歌曲内容,生动记述了无数英雄为民族发展奉献自我的感人事迹。音乐旋律通过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展现出广大群众对二十大的热切期盼与对新时代的真挚讴歌,实现了音乐主题出版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音乐形式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功用。
一、出版策划:为人民大众抒情
出版,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刊发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的出版事业,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同样强调,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重申中国出版业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义的发展方针。作为以弘扬党的精神,迎接二十大召开为中心内容的专题性音乐出版成果,《放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优秀歌曲100首》立足民众精神文化生活,面向全国音乐爱好者征集原创曲目。此次征集活动以抒发人民心声为选题策划视角,立足于“取材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出版观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参与文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此次出版策划有两方面特征:
第一,征集策划取材于民。成立于1956年的上海音乐出版社,在伴随新中国不断成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敏锐的出版意识引领着中国音乐专题出版行业的稳步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上海音乐出版社以“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竞争能力”为发展目标,在材料征集方面开辟“委约创作”“专家邀约”“全民征集”等多样化征集策划模式,并以此为编创基础“长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1],推出一系列以“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重大题材为内容策划的音乐出版成果,“从顶层设计、编辑力量、资源投入、形式创新、媒体合作等方面,加强对主题出版工作的整体引导”[2],为推动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本次《放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优秀歌曲100首》的出版采用“全民征集”的策划模式,曲目征集围绕“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幸福生活”“中国梦”“伟大复兴”“强国有我”等主题,由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上海音乐家协会,在来自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群众投稿的398首应征作品中遴选出100首富有时代性、艺术性与文化感染力的优秀原创歌曲结集出版。歌曲作者来自现役军人、知名音乐家、大学教授、自由音乐人、中小学教师和退休职工等诸多社会群体,曲集涵盖独唱、齐唱、多声部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历时两个月的“主题征集全民热+全网推广引高潮”创新征集策划模式,搭建了人民大众与专业音乐出版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全民参与主题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放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成为一种社会性的文化活动,同时“取材于民”的征集方式也贯彻了上海音乐出版社坚守初心、服务人民的发展方针。
第二,选题策划服务于民。2022年3月1日,以“喜迎二十大,唱响新时代”为主题的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由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上海音乐家协会,在中国音像和数字出版协会的指导下,于线上采用“云上新模式”强力推出。通过三轮角逐,来自于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不同地区的专家评委,秉承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无学历、资历、职业限制的审校前提下,对398首原创作品发起评阅,多样化的选题评判标准使入选作品有多样化风格的呈现,以适用于群众歌咏、群众传唱为主导原则的选题依据,确保了入选歌曲的通俗性与未来在市场上的普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