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是音乐发展的动荡时期,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在音乐风格、音乐家创作手法等多方面都发生着变化。德国音乐乐派也在同旧势力作斗争,积极创新探索音乐风格。门德尔松自小受古典音乐的熏陶,使其在作品创作中加入古典元素,他独特的写作手法深深地影响着后人。门德尔松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是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与钢琴家。他的钢琴、管弦等作品至今依旧完整呈现于世界各地的演奏舞台中。他善于在创作手法中,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将充满诗情画意的动听旋律融入严谨的古典曲式中。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以小品为主,注重情感抒发,不追求过多的炫技音乐。他衣食无忧的生活使其创作出的作品高贵典雅、华丽明快。门德尔松的内心是平静安逸的,细腻的抒发情感。《随想回旋曲》是他少年早期的作品,是其重要的钢琴类代表作之一。丰富的和声变化、浓郁的浪漫气息、成熟的演奏技巧在这首作品中展现得酣畅淋漓。
一、门德尔松生平简介及音乐创作特点
(一)门德尔松生平简介
门德尔松是著名的管风琴家、钢琴演奏家,自小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他也显露出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他四岁学琴,十一岁开始作曲,之后他的父亲为鼓励他创作还专门请了一个私人乐队,在家里的后花园演奏他的作品。门德尔松创作出新曲子,同时也会参与到乐队指挥与演奏中,吸取各方意见,为之后的音乐创作积累经验。1826年,他为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编写配乐,就此也使他的音乐成就达到了顶峰。1829年4月,他开始去往欧洲其他国家旅游学习,这也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在愉快的旅行过程中,门德尔松也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如:《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25》、《赤子归心》声乐套曲、《辉煌随想曲》等。其中,在途经英格兰时创作的一部交响乐序曲是门德尔松在写作手法当中的新尝试,传统的对位法难以表达他内心强烈的情感,经多番修改,成为门德尔松描绘性音乐的重要代表作品。回国后,他与许多音乐界朋友一起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这是德国第一所音乐院校。在姐姐离世后不久的一个冬天,门德尔松病故,享年38岁。
(二)门德尔松的音乐创作特点
他自小受古典音乐作品的影响,十分崇拜莫扎特、贝多芬,以及巴洛克时期的巴赫。而他所处的时代,人们更喜好沙龙小品和炫技作品,对待古典音乐比较冷漠。他也在积极地宣传古典音乐,并在柏林重新指挥巴赫的《马太受难乐》,这是巴赫去世以来第一次公演这首作品,使人们重新认识巴赫和他的作品,同时恢复了巴赫的声誉。他的作品也展现出古典音乐的均衡和谐的音乐风格。
门德尔松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49首钢琴小品《无词歌》《三首钢琴幻想曲Op.16》、6首钢琴协奏曲、6首前奏曲与赋格、《#f小调随想曲》,以及声乐套曲《赤子归心》等等……他的音乐,充满了浪漫气息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旋律优美典雅,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作品的旋律变现出来,像童话一般,充满幻想。
二、《随想回旋曲Op.14》的创作背景及音乐风格
(一)《随想回旋曲》创作背景
19世纪开始,音乐受众群体由贵族、教会转向以大众为主,人们通过音乐来抒发自身情感以及追求美好事物并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
门德尔松一生平稳幸福,优越的生活环境,富裕的家庭背景,使他经常接触各界社会名流,长期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