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作者 程煜皓
发表于 2023年12月

音乐剧是19世纪末从戏剧、歌舞剧等艺术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综合舞台艺术,其集合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舞美等各种艺术形式,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欧美音乐剧通过百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一套非常成功的市场运作流程,已发展为一条完善的音乐剧产业链。

中国音乐剧相对而言起步较晚,至今也仅有近三十年历史,不过在音乐剧创作、制作、表演等各个方便都未曾间断过。经历过搬演欧美原版经典音乐剧、中文版欧美音乐剧的探索和尝试,也探索过原创音乐剧的创作和提升,直至如今中国音乐剧市场依旧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大潮的快速推进,中国民众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丰富,对文化娱乐的欣赏诉求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性,这为音乐剧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搬演和改编欧美经典音乐剧都只能作为一种学习和锻炼能力的途径,真正想让中国音乐剧市场成熟发展,还是需要本土化、民族化的原创音乐剧的崛起,这也是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方向。这种发展趋势之下,音乐剧人才培养受到了重视,众多独立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均开创了音乐剧系或音乐剧专业,截至2020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已经有49所创建了音乐剧表演专业,形成了初步的音乐剧人才培养体系,意味着中国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开始正式向合理化、系统化发展,并开始陆续为中国音乐剧产业输出专业人才。

一、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

音乐剧是19世纪末期在英国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多元的艺术形式,究其根源会发现音乐剧就是一个大熔炉,其富含着欧洲喜歌剧、轻歌剧特性,也包含了欧洲民间娱乐性的歌舞杂剧和滑稽表演的特性,同时又融入了黑人歌舞的节奏特性,可以说音乐剧将戏剧、音乐和歌舞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呈现出了一种由对白、歌唱、舞蹈相结合的戏剧演出形式。

音乐剧的身体中流淌着欧洲喜歌剧和轻歌剧高贵的血液,同时其骨骼又是由并不高雅的欧洲城市娱乐歌舞表演架构而成,因此从音乐剧产生的源头来看,音乐剧缘起于欧洲喜歌剧和轻歌剧,以及欧洲的娱乐歌舞表演两者。

欧洲的喜歌剧和轻歌剧,都源自欧洲的歌剧。16世纪末,歌剧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演变而来,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由歌唱和音乐来表达和交代剧情的一种戏剧形式。 其演出所需的关键元素和戏剧完全一致,都需要凭借剧场背景、演出戏服、演员表演等,与戏剧有所不同的是,歌剧更加看重歌唱以及歌手传统声乐技巧等纯粹的音乐元素。

诞生于意大利的歌剧在之后的上百年间一直蓬勃发展,继而传播到了欧洲各国,分别由德国作曲家、管风琴家海因里希·许茨带到德国,写出了第一部德国歌剧《达芙妮》,并在歌剧发展过程中将意大利声乐风格与德国复调音乐传统相结合,创作了大量合唱作品;由法国作曲家让·巴普蒂斯特·吕利带到法国,开创了法国歌剧,发展了大经文歌和法国序曲,并和法国喜剧作家、戏剧活动家莫里哀(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合作开创了“戏剧芭蕾”,将芭蕾纳入了歌剧之中;由英国作曲家亨利·珀赛尔带到英国,综合了英国音乐的成就,还接受了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影响,开创了英国民族歌剧。 不过以上歌剧都属于意大利歌剧范畴,直到18世纪其依然是欧洲的主流。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原创音乐剧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其创作模式也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式。

2001年摇滚歌手崔健带领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共同制作并推出了音乐剧《给你一点颜色》,其在香港演出时被称为愤怒的摇滚舞剧,其中的音乐由崔健创作,展现的是摇滚音乐和戏剧的结合。2002年,由中国文化部投資300万,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参与制作的大型民族音乐剧《香格里拉》首演,其中融入了浓郁的香格里拉民族风情,以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优美的民族舞蹈及音乐征服了观众的心,在没有任何广告宣传的情况下,《香格里拉》的演出场场爆满,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2003年,由曹禺同名原著改编的音乐剧《日出》在北京上映,喜剧演员陈佩斯、歌手陈白露、歌唱家廖昌永担任了主演,其中不仅将原著的故事简化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是添加了一些群众人物以便为音乐剧的合唱和舞蹈提供基础,音乐则综合了多种唱腔风格,不仅有歌剧和爵士乐的咏叹调,也有通俗音乐和民谣等小调。2004年,中国首部现代音乐剧《花木兰》上映,其不仅承载了传统的木兰从军题材,而且完全转化为了现代的表演形式,整个剧的编排过程中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关注。另外,2004年香港推出了1997年就上映的粤语版音乐剧《雪狼湖》的普通话版,由香港歌手张学友主演,成为香港音乐剧史上一个里程碑剧目,通过张学友通俗演唱形式和经典音乐剧的高雅演唱形式的融合,成了音乐剧艺术的一种时尚。

2005年,根据成都金沙遗址背景创作的原创音乐剧《金沙》首演,其中金沙遗址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以此为背景不仅展示了金沙遗址浓厚的古蜀文化,而且成了文化旅游的品牌剧目,孕育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同年,以中国早期影坛和歌坛的双料皇后周璇为题材创作的音乐剧《周璇》首演,用怀旧再现的方式,并结合多媒体等舞台元素展现了周璇在20世纪30年代大上海中的生活和舞台银幕生涯。

在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也开始有意识地引进国外原版优秀音乐剧(即不对音乐剧做任何形式改动,引进原有的演出班底、舞台呈现、语言风格等各个方面),包括2002年在上海大剧院上演的《悲惨世界》、2003年引进的风靡全球的《猫》、2004年引进的《音乐之声》和同年引进的《歌剧魅影》等,这些国外原版音乐剧入驻中国之后,上演时都出现了空前的盛况,甚至有些音乐剧还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场面。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1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