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秩序变化与中国作用:方向与路径之争
发表于 2024年1月

高飞(外交学院副院长、教授):2023年,中国外交迎难而上,主动出击,积极塑造,取得累累硕果。一是首脑外交发挥战略引领作用,习近平主席全年四次出访、八次出席国际峰会,在国内接待大量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来访,亲自引领外交方向、推动完善外交布局,中俄、中美、中欧元首成功会晤,实现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目标。二是成功举办主场多边外交盛会,包括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以及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通过这些活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共同发展、普遍安全、文明对话中得到全面展现。三是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走深走实,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链博会等依次登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我国现有自贸试验区中首次批准设立时面积最大的自贸试验区,与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塞尔维亚分别签署双边自贸协定,与新加坡签署双边自贸协定升级版议定书,使得我国的全球自贸伙伴增加到29个。四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正式落地,中方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2023年一大外交亮点是,中国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促成沙特与伊朗复交,推动了中东地区和伊斯兰世界的和解进程。此外,中国还积极劝和促谈,推动俄乌、巴以停火止战,在乌克兰危机一周年之际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赢得国际社会充分肯定和积极呼应。

“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和国际秩序方向之争

当今世界正处在全球体系、国际秩序的深度变革期,作为不断发展崛起的全球大国,中国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发展、促进国际公正的重大责任。

本文刊登于《世界知识》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