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5月,印度将举行新一届人民院(印度议会下院)选举,现任印度总理莫迪已宣布参与竞选寻求第三任期。印度人民院每五年举行一次全国选举,共545席,其中543席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赢得简单多数——即272个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就能组阁。
尽管目前莫迪在民调中遥遥领先,但2023年7月反对党选举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的成立,及同年5月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在南印卡纳塔克邦选举中败给最大反对党国民大会党(国大党)从而失去本党在南印唯一执政邦的失利,都使莫迪及印人党领导人担心“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印人党的支持已被利用到极限”。在印度历史上,除开国总理尼赫鲁外尚无其他领导人能成功连任三届,而前印人党领导人瓦杰帕伊也曾在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2004年大选中惨败。2023年12月3日,印度公布大选前最后一轮邦选结果(共四邦)。其中,印人党通过在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恰蒂斯加尔邦这三个“印地语区”关键邦选中获胜,巩固了选前地位,但其在南印特伦甘纳邦的失利或预示此次大选将出现北方“印地语核心区”与南方“非印地语区”对立的现象。那么,莫迪及其领导的印人党的大选前形势究竟如何?
压力不断上升
近些年,印度经济“缺乏就业的增长”状况较为严重,国内通胀率高企、失业率上升。有调查显示,印度选民因此对莫迪政府越发不满。与莫迪政府及外媒所宣传的不同,印度近两年的经济高增长主要受新冠疫情后反弹的影响,西方社会对印度未来将有更高经济增长的预测大多据此推断。而在疫情期间,印度2020~21财年第一、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23.9%和-7.5%。此外,印度现有经济增长呈现“K”形,受益者主要是约占人口10%的富人阶层。目前该国整体失业率已超10%,青年群体失业率约为42%。
就经济结构而言,目前印度制造业规模仍较小且竞争力不强。自2014年莫迪上台至今,印度政府虽不断大力推动“印度制造”并在一些领域取得成果,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却略有下降,从17%降至15%左右。拥有14亿人口的印度在全球制成品出口中所占份额不足2%,而这与拥有一亿人口的越南所占份额大致相同。虽然中美战略博弈及西方跨国公司提出的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领域中实施“中国+1”的策略为印度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但印度能否抓住机遇目前还很难说。印度已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吸引外资,但在为外资创造良好投资与营商环境方面的作为仍有明显不足,在产业发展方面,莫迪政府高度依赖阿达尼集团、信实集团等少数工业巨头,产业高度集中垄断,而私人投资实际呈下降趋势。
与此同时,反对党成功组建反印人党选举同盟INDIA,声称要“捍卫民主和宪法”,改变印人党“一党独大”的状态,现共有28个党派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