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折扣与经销商进化
作者 连杰 上官易易
发表于 2024年1月

经销商作为商品流通的一个环节,要主动适应商品流通大环境的变化,适者才能生存。

中国商品流通的三大趋势性变化

在硬折扣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商品流通有以下三大趋势性的变化:

1.越来越多的白牌商品占据了大牌商品和杂牌商品的市场份额。体现在产能环节,越来越多的厂家投入生产白牌商品。需要说明的是,大牌指的是质量好、媒体广告投入大的品牌;杂牌指的是质量差、不投广告的品牌;白牌指的是质量好,但是不投媒体广告的品牌。白牌商品的优势是质量好、性价比高,劣势是对下游销售白牌商品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2.在物流环节,商品转运的次数在减少。以零食为例,从零食厂家到一个县里的超市,转运过程大约是:厂家库房—省级经销商—市级经销商—县级经销商—县超市库房—县超市门店。每一次转运大约都会增加10%的成本。经过零食折扣品牌的优化,这个过程变成了:厂家库房—零食折扣品牌库房—零食折扣门店。也就是说,用一次转运完成了从生产厂到终端店的全过程。需要补充的是:零次转运,即厂家直配到店对绝大多数商品都是不现实的,因为单个门店很难在短时间内整车销售单品。如上所述,多次转运是不经济的。而一次转运到底是由厂家完成,还是由经销商完成,抑或由零售企业完成,成本上相差不大。谁能用最低的成本承担一次转运的社会功能,谁就能获得这个环节的价值。经销商可以到自己的仓库看下,哪些商品是一次转运商品,只要这些商品不被市场淘汰,你的地位就是基本安全的。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