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森林还能再红10年吗?
作者 楚晴
发表于 2024年1月

2021年,当元气森林成为网红新消费品牌时,创始人唐彬森曾如此设想这家公司的未来:“我们不构建‘食品饮料帝国’,我们解决问题。”这一年是元气森林的高光时刻,核心单品气泡水卖出了1亿箱,其中有八成来自线下销售,全部营收达73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6倍。公司连续披露了两轮融资,估值约150亿美元。如此短时间内拿下这么高的估值,纵观新消费品牌真没几个。这几年,人人都在研究元气森林,人人都想成为下一个元气森林。按照唐彬森口中“解决问题”的逻辑,元气森林主打的0糖0脂0卡气泡水,有别于传统碳酸饮料给人“不健康”的刻板印象,且改善了无糖饮料的口感,满足目标人群对饮料好喝不胖的需求,被消费者用脚投票选了出来。

业内对元气森林的成功津津乐道,盛赞以互联网思维做产品是一种降维打击,也羡慕它抓住线下新零售(连锁卖场、连锁便利店等渠道)的风口,让国内数十年不变的饮料市场出现了新鲜感。老玩家们对这个在2018— 2021年间销售额以2—3倍速增长的新物种感到恐惧,有不少品牌迅速跟进,推出类似的产品。2021年3月,一家国际巨头甚至对元气森林的代工厂及渠道施压,直接断掉了后者的供应链。

身处商战漩涡中,元气森林不得不加快自建工厂的步伐。随着5座工厂投产,早期针对这个网红品牌“玩票”的传闻不攻自破,无菌碳酸生产线构筑起新的护城河。上游产能搞定后,下游又出了新岔子。2022年,市场上频频出现元气森林经销商压货、终端动销差等传闻,全年销量增速降至20%。于是又有一个共识出现:传统市场正在教元气森林做事,饮料哪有什么壁垒可言,销售决定一切。

尽管如此,元气森林还是坐上了牌桌。尼尔森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元气森林名列国内水饮厂商第12位,是其中最年轻的品牌。除了“老网红”气泡水,元气森林旗下刚推出两年的外星人电解质水年度销售额也超过1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年初,元气森林进一步打出“降本增效,all in(全押)销售”的口号,主动向业内前辈学习经销之道。

沾上销售KPI(关键绩效指标),带有互联网神话色彩的创业故事显得琐碎俗套起来,不再像当初那么性感。可直到如今,元气森林在品牌定位、产品策略、营销打法、渠道决策等方向性问题上的杀伐果断,以一己之力搅动市场风云,依然是业内独一份。

无糖饮料赛道,一个初生牛犊决定用旧瓶装新酒

唐彬森曾提到,“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第一桶金怎么挣的”,其实了解创始人的第一桶金,也可以更加理解其品牌的战略定位。

公开资料中,唐彬森的早年经历基本是同一个叙事模板:198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本硕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2005年,他代表学校去海外参加了一项智能程序开发大赛,由于提报的方案符合市场需求加上技术出众,唐彬森团队获得了第一名,赚到2.5萬欧元,这笔钱也是他后来读研期间连续创业的启动资金。严格来说,笔者认为这次大赛奖金是唐彬森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自此,需求+技术成为刻在他创业DNA里的东西。毕业后,唐彬森在社交游戏领域创业,创立智明星通,将公司做成了国内游戏界出海最为成功的企业。

笔者留意到,在他游戏事业如火如荼的2013年,唐彬森曾到北航地下室(读研时创业的地方)故地重游。或许是受到年少时创业激情的影响,也或许是看到了新消费的机会,2014年,他卖掉智明星通,实现财富自由,不久后创立了挑战者创投。此时的唐彬森,被后来他自己扣上“不爱(玩)游戏,(虽然)赚了很多钱,内心并不爽”的帽子。他深信游戏是人类的最终方向,但首先要把游戏底层的东西做好,于是他瞄准了实物消费——他还坚信,一切创新都来自“老买卖”。

唐彬森筛选了一遍巨头们开垦过的市场,矿泉水、奶、碳酸饮料都是规模庞大的品类,多年来供给端变化很少,用户需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以微创新,只需做到市场前几名就能活得很好。

机缘巧合下,唐彬森从元气森林的投资人变成品牌创始人。由于原品牌团队换了几拨人,他干脆招了一批来自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年轻人,和他一起研究饮料。这类人多了,自然就把互联网世界的那套逻辑用在了消费品上。其实,团队试过用传统饮料的成本倒推法去做产品,即先确定销售价格和利润率,反推出产品的成本。结果花了500万元合作大牌代工厂做出来的第一批饮料,产品差到实在没人喝。有员工打算把这批货放到下沉市场卖掉,但唐彬森觉得“这样我们未来品牌就毁了”,最终额外花100万元处理掉了这批货。之后,团队便不打算受成本禁锢,转而从调研收集的用户真实需求去做研发,产品定价方案也变成基于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率来计算。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元气森林创业团队最初或许是“不懂行的草台班子”,但当意识到市场物竞天择的残酷后,他们对这行有了更强的敬畏心,也不甘于做一个短视的品牌。之所以后来用全新的方法去重新解构饮料行业,也因为老方法于这个年轻的团队而言,有些水土不服。这只能说,一代创业者有一代创业者的方法论。

尼尔森统计数据显示,无糖饮料在2017—2018年两年增速都超过30%。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鹿角、首席创意官陈逸星等人后来在媒体访谈中回忆,团队调研发现,用户“希望喝一瓶非常健康、不使人发胖的饮料”,但当时市面上包括多种无糖可乐等碳酸饮料在内,“既不好喝,甚至也谈不上健康”。部分用户还反馈,添加阿斯巴甜的无糖饮料入口味道会发苦。为了实现0糖0脂0卡,同时保持一定的口感,元气森林率先采用比阿斯巴甜贵几十倍的代糖赤藓糖醇。2022年,在追求0糖0脂0卡的基础上,元气森林推出可乐味气泡水(以下简称“元气可乐”),进一步提出了0山梨酸钾、0苯甲酸钠、0磷酸的口号。这几年,很多崛起的品牌告诉我们,配料成分表上的一小步,成就品牌的一大步。就像唐彬森飞书上的签名曾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创新”一样,在早期竞争中,元气森林气泡水凭借更干净的配方,迅速形成了产品差异化。

2023年10月8日,上海市卫健委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拟对含糖饮料健康采用“红橙绿”三色提示标志。对照来看,元气森林初创团队作为非传统饮料行业出身,早在2016年就对无糖饮料赛道有这样的洞察,是有一定前瞻性的。实际上,元气森林在洞察到无糖饮料这个趋势后,做了不止一条产品线布局,比较早地在无糖茶品类推出了燃茶,两年后才发布0糖0脂0卡的气泡水,结果气泡水后来者居上。

概念先行气泡水,老天赏饭外星人

2016—2018 年,中国新消费创业潮正热。饮料行业的创业者们,要么想颠覆喝水的概念,要么想再做出一款属于中国人的可乐。元气森林当然也有“可乐梦”。根据后来元气可乐发布会透露的信息,做可乐的想法早在2019年就有了,但团队一直在打磨产品,没有草率地对外公开。

传统可乐产品被两大国际巨头定调100多年,国内成熟厂商不是没有叫板过,最好的成绩是成为区域现象级产品,比如青岛的崂山可乐,年产能一度达到8000 万吨,在当地市场占有率高达80%。新消费浪潮中也曾短暂出现过一个叫未来灵感的品牌,它成立于2020年,以无糖可乐产品切入国内市场,产品包装视觉走潮酷路线,但不到两年,官方账号停更,疑似已消失。

相比从成熟的大单品上仅仅进行口味创新,还要承担和巨头正面硬碰硬的风险,元气森林更看中碳酸饮料无糖化、健康化、追求口感等趋势下的品类红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气泡水算不上一个完全新鲜的事物,而是一个新认知。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