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生态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吴越舟 彭艳嫦
发表于 2024年1月

华为全面突破美国科技封锁,王者归来后,仍然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手机方面,华为Mate 60系列使其成为半导体科研领域的焦点,开卖两个月后仍然供不应求,其惊人的突破仍在持续发酵;华为Mate X5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荣膺国礼,其在科技创新和工艺设计上的出色表现,代表了中国在5G和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华为P 70系列仅是宣布启动量产准备,便已在全网热传,让用户翘首以盼。

车机系统方面,问界汽车大爆发,总订单超过10万辆,即将上市的智界S7也同样激动人心,充电5分钟即可续航200公里,充电15分钟即可续航400多公里;CLTC工况续航里程超800公里,综合电耗仅12.4kWh,这一水平已经超过特斯拉Model S的最高续航里程(715公里);汽车的硬件已经不是核心竞争力,未来拼的是算力、是AI。华为是第一个把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把激光雷达从128线提升到192线的企业。

华为在5G、AI、云计算的融合创新在各行各业不断落地。

种种迹象表明,华为当前已成为一面引领世界ICT行业的中国旗帜。华为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耀眼成绩,非一日之功,这与近10余年华为探索与实践的生态战略有关。如果我们分析华为37年的成长轨迹,就可以清晰地看出:

华为的第一个10年是创业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动作是突破核心技术,把产品与服务做好,建立市场的立足点。

第二个10年是快速成长阶段。这个阶段市场规模高增长、研发高投入、团队高扩张,而此时管理就成了瓶颈,华为通过引进西方最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保持了高效率运营。

第三個10年是行业引领者阶段。华为在这个阶段的探索中,逐渐意识到关键是在开放的基础上,把控住行业演进的方向;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铸造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体系的高效率;以自身发展带动产业演进与扩大合作,创造更宽广领域的双赢、多赢与长赢。

即使近年美国以举国之力在全球围剿华为,华为仍沉着应战,有理有节,有章有法,有度有序,保持了超强的战略定力与超灵活的策略应变,守住了中国部分高科技领域的“上甘岭”,并陆续推出了以Mate 60系列为代表的系列产品,使美国政客受挫,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让世界震惊。

华为生态战略的核心内涵:“三维六力奔驰模型”

根据笔者连续10余年的研究与思考,华为近15年的战略是全球生态战略,而华为生态战略的全貌就是“三维六力奔驰模型”。

如图1所示,“三维”是三大要素,或称三大支点,华为生态战略的大框架是“开放、竞争与合作”,这是战略实施的三大领域,是一个大循环,也是关键性支撑点。这三大支点既有先后顺序又有轻重比例,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共同构成了奔驰模型的总框架。“六力”是指基于开放的“预见力与实践力”,基于竞争的“成果力与核心力”,基于合作的“贡献力与领导力”。“三维”与“六力”共同构成了华为生态战略的“奔驰模型”。

华为生态战略的第一大要素是“开放”。华为就是靠开放走过了第一个10年,营收做到了100亿元,第二个10年同样靠扩大开放将营收做到了1000亿元,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的华为意识到要想继续发展,将营收做到1万亿—3万亿元,就需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与更长久的开放。伴随着开放扩大,华为对世界与行业趋势的预见力也越来越强,华为在吸收西方最优秀公司经验的基础上再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实践力(学习力+行动力)。由此,开放、预见力与实践力三者共同构成了生态战略的第一个角。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