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预制菜很火,各方纷纷搞起预制菜的生意,就是没什么大的浪花。然而笔者发现,有这么一个品牌,既不背靠各方资本,也没有大厂助力,就实现了月销售额上亿元的战绩,它就是叮叮懒人菜。
目前,叮叮懒人菜的拳头产品酸菜鱼月复购率能达到30%,艾媒咨询报告指出,从2021年、2022年中国酸菜鱼预制菜品牌线上销量数据看,该品牌2022年占全国酸菜鱼预制菜线上总销量的47.3%。那么,叮叮懒人菜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用互联网思维做预制菜
叮叮懒人菜合伙人Marc表示,叮叮懒人菜是一家有互联网基因的品牌。这个品牌快速起家的关键原因也在于,用互联网的思维去生产产品、服务受众和营销自己。
1.根据用户思维,迭代产品
筆者观察发现,大多数实体行业都是从供应链倒推产品的:品牌擅长做什么就主推什么业务。比如蛙来哒的创始人就是做牛蛙夜宵起家的,于是多年来专注于做牛蛙主题的连锁餐饮,以此为特色,在全国开出门店近500家。在线下经济中,这种模式确实可以帮助品牌树立形象,迅速占领自己擅长的赛道。
但是Marc认为,在目前的互联网模式下,所有的赛道都呈红海现象,这时的经营逻辑是用户为王,谁能够想用户所想,谁就能够拔得头筹。所以叮叮懒人菜的产品逻辑完全是围绕用户展开的——用户想要什么产品,他们就致力于生产什么产品。经过调研消费场景,洞察用户需求,叮叮懒人菜发现,用户往往在家人聚餐或节日庆祝时更有消费预制菜的需求。那么这道菜既要上得了台面,又要符合全家老少的口味,所以他们去掉了刺激性的辣菜,选择了爽口的酸菜鱼。
“一代产品面市以后,不少用户反馈自己喜欢鱼肉鲜嫩 Q 弹的口感,于是叮叮懒人菜又在二代、三代中攻克了相关的制作技术,在控制成本前先保证用户的需求。”Marc这样说道。
2.服务细分人群,错位竞争
当然,现实是没有一个品牌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即使有,也会因为成本过高而难以支撑。对此,叮叮懒人菜的做法同样非常互联网化——找准自己的细分人群,专注服务成熟用户,“餐饮端有太二酸菜鱼,外卖端有鱼你在一起,叮叮懒人菜的定位是在家里做酸菜鱼,目标是那些有小孩的中产家庭”。
一方面,这部分群体有小孩,就意味着有做饭的刚性需求,面对高频次的做饭行为,疲劳感难以避免,预制菜的需求应运而生;另一方面,这部分用户大多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他们往往经济条件较好,已经建立了“花钱买时间”的消费心智,不需要品牌额外花精力培育。
Marc提到,在国内大概有两三亿个有孩家庭,目前叮叮懒人菜的用户体量不过1000万左右,因此再细的赛道,只要天花板够高,品牌就会有上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