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姆斯特丹,沿运河漫步
作者 Yinanaa
发表于 2024年1月
在阿姆斯特丹,无论天气如何,永远有市民坐在河岸,双腿以不足1米的距离荡在水面上,令人提心吊胆。

欧洲的城市适合漫步。每到一个欧洲城市,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买一张一日或三日城市卡,然后开启“暴走”。历史性的地标如教堂、雕塑、广场和市政厅往往和繁华的商业街紧密相依在老城——我的起点。穿过人口繁密的老城走向更加开阔的现代城区,那里分布着博物馆等占地较大的文化场所。它们往往也相隔不远,如柏林的“博物馆岛”和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广场”。逛完博物馆,往城市主河流去,在桥上拍拍风景,在河边长椅上享受夕阳余晖,观察草坪上玩耍的孩子、携手散步的伴侣和戴着头灯或脚灯的跑步者。待天黑得差不多后,沿河往城市一隅的制高点上行进——巴黎的蒙马特(Montmartre)高地,贝尔格莱德的卡莱梅格丹(Kalemegdan)高地,斯普利特的玛里安(Marjan)公园……餐馆和酒馆分布在向上的路途,而终点往往人烟稀少,只有视野中城市的灯火闪耀。

运河如织的城市

唯有在阿姆斯特丹的漫步不能遵循这般由古至今,由平原到高地,由热闹到清冷的路途。阿姆斯特丹的平均海拔为-2米,前現代用来防御敌人的运河在现代演化和发展为密集的运河网,以适应防洪、泄洪等水管理的综合需求。即使在阿姆斯特丹北部和东南部的大量填海造陆工程中,运河也不可或缺。在阿姆斯特丹漫步就是沿着运河漫步。

每年都会有醉酒者掉进运河殒命。而运河中每年捞出来的自行车更是不可计数。但阿姆斯特丹市政部门从未因此给运河加上护栏。无论天气如何,永远有市民坐在河岸,双腿以不足1米的距离荡在水面上,令人提心吊胆。这就是这座城市致命的自由气息。市中心的运河永远脏兮兮、灰突突,不知藏了多少伴随自由而来的垃圾。任何一座桥的栏杆都会被以各种奇怪姿态锁上去的自行车抱个严严实实。运河两侧游人留下的垃圾、红灯区的声色犬马和因太多人抽而永不散去的烟味儿、大麻味儿组成了阿姆斯特丹独有的形象。

高楼建筑都在城市的边缘。运河两侧的狭窄街道只能容一车通行。而在机动车道一畔的人行道行走时,往往两人并肩后人就无法超越了。如果贪看街边小房子玻璃窗里的东西,还可能把腿磕在隔开人行道和机动车道的实心路障上。可那些小房子多美啊。窗台上垂下来的鲜花,窗台上打盹儿的猫咪,满是小老鼠画册和针织的小店,满是奶酪的“工厂”……丹麦哥本哈根的新港和意大利的五渔村都以五颜六色的房子闻名于世,但它们已被千篇一律的纪念品商店占领,旅游业早已取代市民生活。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