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町神户:在行走中感知别处生活
作者 丁咔
发表于 2024年1月
三宫站附近路口。三宫一带是神户的中心街区,隐于山海之间,是首屈一指的繁华街。

第一次到访神户,便让我一见倾心。这座位于日本兵库县东南部的港町,与京都、大阪构成了京阪神大都市圈,却又保留着自身的独特气质。自日本幕末开港以来,西洋文化和舶来品一并流入,酝酿出了港町特有的异国情调。

在神户辨别方向,多靠山和海。大阪湾与六甲山地南北相挟,造就了神户东西延伸的狭长市街。即便在最核心的中央区,自然与城市、安静与热闹不过一线之间。而从海侧到山手,坡度渐起,足以让每一个步行者深切体会风景的变幻。我可以不分昼夜,在街头随心漫游,停留驻足在她的每一个迷人的褶皱。各区域之间相距不远,无须太多计划,亦无须担忧交通,随时都能开启一场城市漫步。在行走中感知一场别处的生活,只需做到像本地人一样走街串巷,就收获良多。

生田神社在三宫的闹市之中,拥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

繁华街:三宫、元町、南京町、旧居留地

要说到神户的中心街区,当仁不让的必定是三宫一带。大多数人的神户之旅,都是由三宫站伊始。这里是最大的交通枢纽,周边商业设施、餐厅、酒店等鳞次栉比,是神户首屈一指的繁华街。神户市区并不大,北边是山,南边是海,闹市即隐于山海之间。

神户如同一座拥有诸多“结界”的城市,不只是山与海,神社亦大隐于闹市之中。三宫这一地名其实源于三宫神社。神社不大,但自古深受民众信仰,被奉为航海安全和工商业繁荣的守护神,至今仍坐镇于三宫的楼宇之间。在繁华街中同样广受崇敬的还有另一座神社——生田神社,拥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神户”一名,就是因朝廷曾赐封侍奉生田神社的人家为神户而得来。生田神社社殿气派,且在寸土寸金的闹市之中依然占有一块草木繁茂的绿地——生田之森。为安产、恋爱、结缘而前来祈愿的信众源源不断,在七五三节(在日本,每年11月15日,3岁、5岁男孩和3岁、7岁女孩会穿上传统和服,跟父母到神社参拜)这样的节日会遇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祈祷、拍照留念。

毗邻浮华,神明常在。而这,也是我会爱上在神户漫步的理由。闹市的喧嚣不会撼动他处的安静,你只需稍稍多走一步,就能抵达山海与神明居住之地。城市的烟火气集中于一域,足以让你在感受到与他人的温暖联结后,又跨过“结界”随时抽离。

商店街是三宫的繁华关键词之一。当没有目的地随意兜转时,可能一不小心就迷失在了三宫中心街或是元町的店铺里,最后毫无预兆地收获诸多战利品。要知道元町商店街全长1.2千米,大概有300家店铺汇集于此,很难做到空手而归。比较特别的是,三宫中心街虽然也是带有拱顶的商店街,却是罕见的二层构造,算得上是现代商场与传统商店街的结合体。无论对于喜欢逛街还是散步的人来说,商店街都是绝佳去处,毕竟既有顶棚遮风挡雨,又比现代的购物中心更具当地风情。商店街集合了神户发祥的洋子、甜点之类,用味觉来了解神户也不失为一种愉悦的方式。港町的时髦与先锋,就是这样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元町转悠时,一个拐弯就到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南京町,像是无意间闯入了另一个时空。与横滨中华街、长崎新地中华街并称为日本三大中华街的南京町,东西长约270米,南北约110米,大概集结了100家以上的中式商店或餐厅,一年四季游人如织,生意红火。

风见鸡馆是德国贸易商曾经的居所,拥有德式红色砖墙的厚重外观,尖塔上的风见鸡称得上是北野异人馆的象征。
北野坡道绵长起伏,行走起来有种在城市里徒步的踏实感。
北野物语馆有日本首例开在有形文化遗产中的星巴克,这里曾是美国人的旧宅。

长安门、西安门、海荣门三座中式门楼分别气派地镇守在巷口,清楚地表明了南京町的界限。南京町诞生于1867年,正是神户开港前后。由于当时中国与日本并非条约缔结国,所以中国人不能到西洋人集中的居留地居住,只能在西侧重新构建居所,于是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南京町。据说昭和初期有著“南京町什么都有”的说法,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除了故乡的美食,南京町每年也会像中国国内一样举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庆典。尤其每逢春节,少不了舞龙舞狮的民俗活动。

走到南京町东侧的旧居留地,眼前则是另一番景致。厚重的石造大楼、海内外时尚品牌门店等随处可见,称得上是神户最时髦的购物区,与后期建造的北野异人馆街的风格也并不相同。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