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七巧》传授基本的作文方法;《作文十九问》是前者的补述,以问答体解答常见的写作困惑;《文学种子》使用文学术语介绍文学欣赏和创作的基本常识;《讲理》以复述故事的形式模拟了老师的作文课堂场景。王鼎钧的这四本著作被编为《写作四书》,在国内出版后已经持续畅销数年。近期,又补充了指导小学生看图写话的《小学生作文讲话》以及《<古文观止>化读》,扩充为《作文六书》再版。
当时的王鼎钧与余光中并称为华语散文的“双子星座”,因此这本《作文七巧》一上市就引发了抢购,畅销至今。由此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王鼎钧是如何教授孩子们写作的。
记叙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体系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年中,记叙文从来都是最重要的文体,王鼎钧认为,除了要动用“5感”(视、听、味、嗅、触)捕捉素材,记下所有的发现外,叙述顺序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技巧。
比如最常见以事件发生的次序来写——直叙。他用《桃花源记》为例,提示了直叙写法中三项最重要的问题。
一是事件安排上应有起有落。渔人外出捕鱼(落)→进入桃花林,穿越山洞。进入村子,接受村里人的招待(起)→渔人告辞,村民们叮嘱他保守秘密(落)→渔人一路出山洞和桃林,一路做标记(起)→告知太守,太守派人遍寻无果(落)→刘子骥寻访(起)→寻访不到,最终病故,再没人能找到桃源(落)。这样才能调动读者情绪跟着一路起伏,兴致勃勃地读下去。
二是叙述内容要详略得当。文中对村中人生活着墨最多,对渔人将事情禀告太守一段写得极简,只有“诣太守,说如此”6字,如此详略对比在全文中不只一处,且都安排得当。
三是意义表达应有表有里。表层是交代故事,里层是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推论。村中人表面上热情招待渔人,淳朴好客,但临别时一句“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终于显露出深层的心理活动,面对这个外来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忐忑焦虑的。
起落、详略、表里3者决定着直叙精彩与否。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从小学5年级开始会要求学生注意这些技巧,然而大多数孩子整个学生时代对此都是懵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