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以夷俗
作者 刘騻
发表于 2024年1月
飾虎铜釜出土于赫章可乐遗址,出土时套于死者头部,口沿加铸仪态威猛的立虎,虎上套颈圈,彰示墓主不容侵犯的权威性和所向披靡的实力。
口沿的立虎

夜郎,这一回响千年的神秘古国早已烟消云散。如今的它仅保留了妄自尊大的文化符号,成为世人口中“熟悉的陌生人”。然而,在司马迁的笔下,夜郎拥兵十万,与滇国雄峙西南并受封王号。它横亘于南疆交通枢纽,蜀地的枸酱途径此地南下交州,汉朝的军队从这里进讨南越。回溯时光,夜郎族群有着怎样的生活?这是一个沉睡千年、亟待叩问的难题。多年来史学界围绕夜郎的地域、族群与特征形成了诸多莫衷一是的观点。考古学出现后,它的神秘面纱终于被逐渐揭开。

夜郎国与套头葬

结合文献与考古发现,夜郎国的地域有北盘江流域,南、北盘江之间,滇东黔西,黔西南诸说,其中最为重要的考古文物出土于赫章可乐遗址(位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乡可乐河两岸的丘陵坡地上)。该遗址群包括以锅落包与罗德成为代表的墓地与柳家沟、粮管所两处居址。遗址虽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被初步明确,但系统的大规模发掘始于1977年。主要工作围绕墓地展开,现已发掘374座墓葬。相关遗存为我们重构夜郎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信仰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材料。

最为引人注目的发现便是套头葬葬俗。目前已发现使用该葬俗的墓葬超过30座,比例约为整个墓地的10%,情形相对普遍。套头葬存在用器差异,经过梳理,由多至少分别为铜釜或铁釜套头(图1)、铜盘套头(图2)与铜鼓套头(图3)等情形。那么使用该葬俗的逝者是否具备特殊身份呢?有学者认为墓主极可能为军事领袖,有学者则认为死者为巫觋。鉴于逝者中存在众多幼年个体、随葬品较为丰富且多数同巫术的关联并不强,因此可知,军事首领更为合理,只是个体身份的范围应当扩大到军功贵族的家族成员。

赫章可乐遗址第273号墓铜釜套头
赫章可乐遗址 第342号墓 铜盘套头
赫章可乐遗址 第272号墓 铜鼓套头

套头葬的传统与内涵

套头葬从何而来呢?套头葬的核心并非特定的用器与特殊的肢体部位,而在于器物对逝者身体的覆盖与容纳。

本文刊登于《世界博览》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