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我们为什么会跟随别人做决定?
作者 何晓雨
发表于 2024年1月

人生有无数的岔路口,等待着我们的选择。在这些选择面前,有时,你是否会不顾自身情况随意做出与大多数人相同的决定?为什么我们会这样“随波逐流”?

 案例

小安从小就十分擅长运动。在小学阶段,她是班上数一数二的足球小将。上了初中以后,她发现身边的同学都不喜欢运动,取而代之的是讨论影视剧、娱乐圈的明星……渐渐地,小安也加入其中,把课余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了解娱乐新闻上。偶尔看向绿茵场,小安也在困惑:明明自己心里仍然喜欢足球,却不知为何将它放弃。

 用实验揭示从众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从众实验。他将参与者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7名参与者。实验人员每次向参与者出示两张卡片,其中一张画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画有A、B、C这3条线段。实验人员要求参与者判断标准线段与A、B、C这3条线段中的哪一条等长。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标准线段的长度明显与C线段等长。然而,实验人员设置了一个“陷阱”——事实上,每个小组只有一个真正的参与者,其余“参与者”均为工作人员假扮。真正的参与者会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作答,而在其之前作答的工作人员会一致地给出错误的答案,即标准线段与A线段等长。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参与者,当你前面的6位参与者都一一回复说标准线段的长度与线段A一致时,你是否会疑惑:“到底是他们都看错了,还是我错了?”

实验的结果令人惊讶:大量的真正参与者选择了明显错误的线段,从而与其他参与者的答案一致。从众实验揭示了社会压力对个体决策和行为的深刻影响——即使面对显而易见的事实,个体也可能因为跟从群体的意见而选择错误的答案。

由此可见,从众心理(Conformity)是指个体由于群体压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可能在各种情境下发生,包括人生决策、消费行为、服装潮流、意见观点等。

本文刊登于《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