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的10月对华东市场来说仍是饮料销售的旺季,位于上海嘉定南翔的一家盒马鲜生超市店内,农夫山泉的无糖茶饮料“东方树叶”不仅占据了常温和冷柜一整面货架,还被垒成一座小山摆放在商场中心的显眼位置。时间转到12月初,仍是这家超市,竟然连一瓶东方树叶都找不到了。一位店员回复说:“卖断货一个多月了。”
天气最热的那几个月,东方树叶针对北上广这种大城市的供货也在“闹饥荒”。一位农夫山泉在广州的业务员张大成告诉《第一财经》杂志,为了帮助自己日常维护的200多个零售店铺及时补货,他需要每天在手机上“拼手速”—在农夫山泉内部订货系统上蹲刷新,一显示东方树叶有货立刻替客户下单。其中,“茉莉花茶”是几种口味中最难抢的产品,很多零售门店近一两个月都做不到正常补货。
断货,成了2023年东方树叶的关键词。这一局面说明农夫山泉自身也低估了这款产品冲至市场爆款的速度,产能准备严重不足。
农夫山泉五大产品条线及营收结构

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码上赢对国内县城及以上市场的线下零售网络的监测数据显示,东方树叶这一轮市场份额的加速提升始于2022年下半年,从市占率8.4%、行业排名第四的位置,先是在当年第四季度超越“统一”旗下的产品,后又在2023年第二季度反超了农夫山泉另一款果味茶饮料“茶π”,至监测截止的第三季度,东方树叶与市场第一名康师傅之间的差距,从前一年的24个百分点收窄至7个百分点。东方树叶也是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无糖茶,而这个细分领域的第二名目前是日本的三得利,根据码上赢的监测数据,它在中国整体即饮茶市场的占有率至今未及7%。
回顾东方树叶成为爆款的历程,最精彩的戏码并不全是在过去短短一年半内上演的。首批产品于2011年上市后,从销量到口碑,东方树叶坐了长达10年的冷板凳,品牌最出名的段子是被网友评为“五大最难喝饮料”之一,却没有遭遇退出市场的命运。农夫山泉的这一抉择,即便放在整个快消品市场都显得很不寻 常。
饮料消费市场每年都不乏新的爆款诞生,爆款可能意味著一款产品有机会拿到市场竞争的“赛点”,但也绝不意味着它已站在胜利的终点。农夫山泉愿意下注10年,盼的不是某一款产品成为所谓的当季爆款,它等的是一条真正的大鱼。
创始人的选择
农夫山泉过去20年一直在尝试构建多元化产品线,而多线落子的核心目标,就是想在包装饮用水之外,找到支撑公司未来几十年营收增长的第二条成长曲线。
农夫山泉一度看好果汁这个品类,因为毛利率确实很高,做得好能超过40%。但从该品类近6年对公司的营收贡献来看,拥有最多产品线的果汁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营收占比不仅始终未突破两位数,甚至逐年递减。
目前看,问题的正确答案正日益趋近于茶饮料。
农夫山泉官网上列举的14款饮料产品中,属于茶饮料的只有2款:东方树叶和茶π,2023年上半年它们为公司贡献了25%的营收—该数据在2020年仅为13.5%。同期,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实现营收104.42亿元,同比增长11.7%;茶饮料业务获得收入52.86亿元,约为包装饮用水的一半,并创下59.8%的增长率纪录。这些数据均指向茶饮料有可能成为农夫山泉新的营收增长引擎。
东方树叶并不是农夫山泉试水的第一款茶饮料。据不完全“考古”发现,2005年至2010年农夫山泉向市场推出的茶饮料至少包括汽茶、低糖农夫茶和苏打红茶。原来,“气泡水”“低糖”这些当下时髦的标签,农夫山泉十几年前就用过了,然而这几款产品都没逃过被公司淘汰草草下市的结局。
茶饮料占农夫山泉收入的比重逐年升高

2021年农夫山泉茶饮料业务突然增长至45亿元,2022年增至69亿元

刘峰曾是农夫山泉的一位城市经理,参与过东方树叶早年的市场铺货。刚拿到东方树叶喝下第一口,刘峰和经销商就没什么信心,而且当时的零售价直接定在4元,算是贵价饮料。在他的记忆中,“东方树叶刚上市就滞销”,一半的货被拉回去销毁,或者被第二瓶半价处理。也是在2011年,统一在2004年推出的无糖茶品牌“茶里王”因销量惨淡退出市场。但在农夫山泉内部,大家能很明确地感知到,创始人钟睒睒对于留下东方树叶有着远超之前3款“夭折”茶的坚定。
说到原因,刘峰认为是东方树叶的上市遇到了一个“更好的时代”:2011年,农夫山泉的包装饮用水超过康师傅成为行业第一,正在冲刺百亿元的年销售额目标。
“创始人坚定的底气,来源于2011年农夫山泉的产品结构以及正向盈利能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他更有耐心慢慢培育新产品。”在刘峰的印象中,直到2015年,钟睒睒对于东方树叶仍然是“强跟进”—对口味、工艺、包装和渠道铺货策略的很多细节,他都会亲自过问,“有的新品上新一年后钟老板就不会跟进了,在我印象中,他对东方树叶的重视度最高,亲自跟踪的时间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