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一年”
作者 王俊煜
发表于 2024年1月

2023年过去了。一直在读本专栏的读者朋友应该能感觉到……这一年阅览室毫无进展,甚至可以称之为“消失的一年”。但既然没有放弃,前不久,我和KT还是一起坐下来认真谈了谈,这一年阅览室到底卡在哪里,接下来怎么办。

回到2023年2月时的阅览室,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那时候阅览室刚刚“开放内测”,每天有几百人在使用。和之前相比,人多了,的确变好玩了;但又要承认,还不够好玩。作为一个社区,阅览室提供的核心价值是“阅读氛围”。将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用户来看,好玩的社区应该一进入就能感受到里面有人,也能通过各种互动形式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的连接。阅览室里有一群认真阅读的读者,但还没有让人感受到这些好玩之处。

我们在互动形式上做了不少尝试,可以总结为“阅读即交流、利己即利他、马克即分享”。从效果来看,“阅读”和“交流”还没有找到很有效的结合点。单纯看别人读了什么、马克了什么,承载的信息量还称不上“交流”。原本我们希望笔记可以成为读者之间交流的主要媒介,从实际感受来看还比较困难。自己写笔记的感受也可以印证。如果是一篇好文章,写笔记总会觉得画蛇添足。当然,也可以写读完文章之后的某种有感而发,但许多好文章本来就比自己要高半个层次,要准确将自己的“读后感”给“发”出来也很困难。做提问者呢?要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需要花费的力气也不小。

最容易写笔记的还是那些“槽点”很多的文章,但那些也不是很好的文章。

这里又涉及到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有运营成功社区经验的朋友们透露做社区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己要变成核心用户,以自己为核心建立朋友圈。我们之前也说过,适合我们的交朋友形式,是建立智力上的关系。写笔记,如果当作工作任务的话,当然可以努力完成,要花费很多力气就是了。

我突然想到,自己之前想象的社区的样子的具体画面,都是围坐在草地上的沙龙。但我在哪里呢?我意识到我并不在草地的中央,而是围坐在四周听别人聊天。这和我在现实生活中的样子是符合的,我参加饭局时一般也是默默听别人在讲的那个人,很少插嘴。

这和上面的秘诀矛盾。当然,这也和领域有关。如果是商业、技术领域的内容,我很容易表达。但我想在阅览室内读的内容是更深度的内容,是我不熟悉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更想当听众。

而且,应该意识到,对我们来说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对其他人也一样困难。我们之前在面向先锋读者做测试的时候,已经知道他们写笔记的成本和心理负担很高,因为他们的预期也是自己的笔记是要写给别人看的。先锋读者中有不少还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就更困难了,很难期待读者自发地完成这个行为。

本文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