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十问》;阴;接阴;健身养生
长沙马王堆简帛出土之后,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涌现出了大量的校释和研究成果。而马王堆医书的研究成果也极多,从帛书抄写年代、医学源流、文字考释、药物学研究、导引与养生等角度展开研究。其中《养生方》《房中记》《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等内容引起了养生和医学研究者的重视,这些篇目一般被认为都属于房中术。受《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房中记》的影响,诸家在研究《十问》时,也是在房中术的范围内进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也认为“《十问》内容属于房中术”。此后,学术界将《十问》基本都是按照房中术看待的。其实,将《十问》归类为房中术,似乎有些牵强。《十问》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需要进一步阐发。
一、《十问》“阴”字义再释
马王堆竹简《十问》共101枚,发现于马王堆三号墓五十七号漆奁内。《十问》中有很多单独使用的“阴”字,并未引起学界的重视。“阴”的内涵较为广泛,1如何理解“阴”的含义,对理解整个简文影响甚大。第四问、第五问、第七问、第八问中都有单独使用的“阴”字,下面先来看第五问中的“阴”。
·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尧曰:“治生奈何?”舜曰:“审夫阴阳。”尧曰:“人有九缴(窍)十二节,皆设而居,何故而阴与人具(俱)生而先身去?”舜曰:“㱃(饮)食弗以,谋虑弗使,讳亓(其)名而匿其(体),亓(其)使甚多而无宾礼,故兴〈与〉身俱生而先身死。”尧曰:“治之奈何?”舜曰:“必爱而喜之,教而谋(诲)之,㱃(饮)而食之,使其题坚强而缓事之,必盐之而勿予,必乐矣而勿寫(泻),材将积,气将褚(畜),行年百岁,贤于往者。”舜之椄(接)阴治气之道。
“何故而阴与人具(俱)生而先身去”,如何理解第五问这句话中的“阴”,是理解和解释整个《十问》的关键所在,关系着对整个《十问》主旨的认识。马继兴认为“此处系指男性器官,具有隐、私之义,为房中之学的专词”。“此句系指为什么阴器和人体(包括全身各部的其他器官、组织)同时诞生,但却比人体的其他器官、组织更早的衰退?”周一谋、萧佐桃认为:“阴,指生殖器官。言生殖器官虽然与人体同时生长,但其功能容易衰退,比其他器官要早衰的多。”魏启鹏、胡翔骅:“阴,这里指男阴,男性生殖器。”其他还有一些研究成果也认为此处的“阴”是男阴。6而《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陆)》(下文简称《集成》)对此处的“阴”字并没有明释。
若按照以上解释,第五问所述便会有不通之处。首先,“先身而去”者,与身体相对,是一种非器官性的因素。其次,人体器官怎么能先身体而去呢?再次,第五问中还提到“阴”“讳亓(其)名而匿其(体)”,既不知道名字也看不见形状,人的器官怎么能既不知道名字又看不见形状呢?
又马王堆竹简《天下至道谈》有相同的表述:“黄神问于左神曰:‘阴阳 九譤(窍)十二节俱产而独先死,何也?’左神曰:‘力事弗使,哀乐弗以,㱃(饮)食弗右,其居甚阴而不见阳……讳其名,匿其(体),至多暴事而毋(无)礼,是故与身俱生而独先死。’”这段文字所述同于第五问,只是第五问说“阴与人俱生而先身去”,《天下至道谈》则明确说“阴”与“九窍十二节”俱产,“阴”与“九窍”是并列的。而九窍就包括头部七窍和下阴二窍,若“阴”为男阴,则这段文字就会表述不通。所以,“阴”是九窍之外的概念,不包括在九窍之内,故第五问“阴与人俱生而先身去”中的“阴”不是指男阴。
那第五问中的“阴”何指?《天下至道谈》“其居甚阴而不见阳”一句,马继兴认为“此句系继上文指阴器位于体内深部,而不在外表”。这种认识有不当之处。《黄帝内经》:“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既然在身体内部,就更不可能是生殖器,而是精、气之类。如第八问禹问于师癸:“勭(动)用必当,精故泉出……禹于是㱃(饮)湩,酒食五味,以志治气。目眀(明)耳聪,被(皮)革有光,百脉充盈,阴乃□生,”3师癸说导引运动之后可“精故泉出”,大禹听取了师癸的建议,行师癸之道后“阴乃□生”,可见在第八问中,“精”和“阴”是同一概念。“阴乃□生”,即生命得到复苏,故“阴”指生命的原生力量,指身体内的精气。又如第四问曰:“天地之至精,生于无征,长于无刑(形),成于无(体),得者寿长,失者夭死。”“精”无形、无体,第五问和《天下至道谈》中的“阴”“讳其名”“匿其体”,也是无名、无形。故第四问中的“至精”,就是第五问和《天下至道谈》中的“阴”,“阴”即“精”。连邵名也认为:“气为天地间之至精……精、气、神,三者均无形无体,养生家主张养神聚精,安本固真……人体中‘与身俱生而独先死’者,即是精。”
综上,“阴”者,即身体内在的精、气,因为在身体内部,看不见、摸不着,所谓“讳其名,匿其体”,故称“阴”。《释名》:“阴,荫也,气在内,奥荫也。”“覆而在内,故其气奥荫。”6阴为身体内的奥荫之气。从《十问》行文看来,“阴”并不是阳的对立面,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所实指的概念。
明确了《十问》“阴”的含义,张家山汉简《引书》中的“阴”字也可有新的解释。张家山汉简《引书》:“吸天地之精气,实其(阴),故能毋病。”吸天地之精气,以实“阴”,即通过治气的方法实阴。此处的“阴”与《十问》中的“阴”相同,也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引书》:“人生于清(情),不智(知)爱其气,故多病而昜(易)死。人之所以善蹶(瘚),蚤(早)衰于阴,以其不能节其气也。能善节其气而实其(阴),则利其身矣。”要重视治气,否则会衰于“阴”;善节气便可以实“阴”,实“阴”则会身体健康。《引书》这段表述和《十问》非常相近,《十问》中“阴先身而去”同于《引书》“早衰于阴”
“阴”作为身体内在的精、气,对人的健康影响甚大。《管子·内业篇》:“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春秋繁露·通国身》:“气之清者谓之精。”气之精者谓之精,故《十问》说要治气抟精。从本质上来讲,精就是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