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如何采取新旧武器与老战术达成作战突然性
作者 魏岳江
发表于 2024年1月

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奇”,就是达成作战突然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最终取得作战的胜利。从古至今,可以说这条克敌制胜之道从未改变。

以往,为达成作战突然性,进攻一方通常采取预先侦察、封锁消息、隐蔽企图,严密伪装、示假欺骗、虚张声势,佯动牵制、电磁欺骗、转敌视线等战术手段。而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并不断被运用于军事领域,运用无人机、无人艇等无人化武器更能达成超出想象的突然性。

近年来,巴以冲突常常出现时打时停、快打快停的局势,虽然彼此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但其都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态度来尽量避免发动全面战争,即使发生大规模交火也在短时间内结束。在外界看来,以色列军事优势非常明显,在历次巴以冲突中损失最大的也是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但此次以色列为何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打得措手不及?

2023年10月7日清晨,哈马斯宣布对以色列发动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军事行动,先期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迫击炮弹,据称发射了约5000枚弹药;与此同时,采取海陆空联合作战行动,让以色列国防军和军警顾首无法顾尾。在陆战场上,哈马斯武装人员依靠皮卡、摩托车和越野车等工具快速机动突击;在海战场上,哈马斯武装人员依靠蛙人、橡皮艇、无人艇进行两栖登陆,虽然以色列摧毁部分橡皮艇、无人艇,但仍然有部分人员完成登陆;在空中战场上,哈马斯武装人员利用动力翼伞,携带轻武器,对以色列多个基地进行突袭。哈马斯称,其武装人员使用滑翔伞从海陆空进入以色列,在边境附近抓获了几名以色列士兵。以色列军方证实,20多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越境进入以色列南部,并与以军发生冲突。社交媒体发布的视频显示,多名身着军装的蒙面武装人员持枪乘坐皮卡车出现在以色列街头,现场响起密集交火声。10月8日,以色列军方表示,以军纳哈尔步兵旅指挥官约纳森·斯坦伯格中校在以色列南部与哈马斯武装人员交火时身亡。

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出现了以色列军事基地被偷袭、坦克装甲战车被缴获、軍人以及警察被俘虏以及大量人员伤亡等情况。外界对哈马斯达成作战突然性战术运用众说纷纭,认为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笔者认为,这次突袭成功,贵在哈马斯结合运用新旧武器与老战术。

冲突准备:瞒天过海,抓住有利战机

巴以冲突,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哈马斯不如以色列。每次爆发冲突,几乎都源于确保加沙地带的工人能够跨过边界获得工作为导火索,结果都以哈马斯不利而告终。期间,以色列通过向加沙工人提供经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哈马斯发起冲突的频率,也让以色列相信哈马斯其实并不希望打仗而是为了钱。然而,哈马斯则在这段时间内秘密进行训练和演习,还在加沙修建了一处模拟以色列定居点的模拟训练场。此举,也曾招致一些哈马斯支持者的公开批评。在约旦河西岸,有人嘲笑哈马斯沉默了。还有人指责称哈马斯领导人逃到阿拉伯国家首都,住进“豪华宾馆和别墅”,把他们的人民留在加沙受穷。这次突袭行动计划,由哈马斯武装组织最高决策层运筹帷幄了很长时间,仅有少数哈马斯武装组织领导人知晓,而且负责实施袭击武装人员在之前参加训练的时候对演习的真实目的也一无所知。

本文刊登于《军事文摘》2024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